閱讀歷史 |

第137章 ∶杜如晦的震驚,楚王,竟然是你! (第2/4頁)

加入書籤

大炎沒有能力把大唐打下,還有周圍諸國要打,所以就先給大唐一些甜頭,比如腳踏車、書籍等等。

賣出去後。

一來可以增加大炎國家財政,二來….也是最重要的點,只要不賣技術賣東西,那麼等大唐行成習慣後,他們在猛的斷開,會發生什麼?

會發現,巨震!!

也就是經濟制裁!

這在後世的國家隨處可見。

近點的比如華夏,大豆始終受到制裁,一旦被人斷開就被卡主脖子,還有晶片、光刻機等等領域。

遠點,也更可怕的點,那便是飛洲那邊有個國家,從星條國進口大豆,並且一開始大豆賣的比那個國家的糧食還便宜。

那個國家,因此大量從星條國進大豆,然後國內種植不值錢,原本的種糧食地塊逐漸荒廢。

國家領導人正發愁如何做,星條國說種羊毛,他們國家要。

那個國家照做了。

全國種羊毛,一開始星條國出高價買,到最後直接不買。

那個國家傻眼了。

而此時轉型已經來不及,也正因此他們糧食徹底依賴於星條國,沒有他們的糧食,那一年必會餓死人。

從此不敢反對星條國,甚至星條國讓他們幹嘛就幹嘛。

如此。

星條國也做到了,不用戰爭便徹底掌控一個國家。

在整個國與國對抗中。

戰爭,永遠是最後的手段且為最下等的手段。

因為戰爭代表著流血。

而大炎若是與大唐開戰,哪怕是打贏了,那麼打紅眼的雙方也很難調和過來,會對帝國之後的對外擴張有影響。

這也是有跡可循。

那大秦….秦始皇花費十年攻滅六國,之後就沒聲音了,便是因為他需要穩固國內,這一代穩固,下一代安撫,在下一代才可以考慮擴張,把六國那代的仇因時間化解,再考慮對外征戰。

每一代,都有自己清晰的任務。

若是他李寬也走這條路,那麼即便打下大唐後,戰爭雙方也會互相仇視。

這仇視雙方需要他來調節,鞏固國內,便就會阻礙了對外擴張的步伐,換句話說,他這一代無法做到太多的對外擴張。

而若想什麼事情都在他這一代完成了,就要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大唐,那裡也是漢人的故鄉,兩國漢人交戰起來損害的都是自家兵力,上上策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基於此。

所以李寬刻意讓杜如晦等人看到,看到大炎的強大,從而想變成大炎這般強大,他藉此賣出東西而不賣技術。

等大唐用上頭了,習慣了。

並且發展到一定地步,想對江東或者外面出手,就斷開。

然後利用與世家的關係,在大唐國內引起動盪,讓朝廷自顧不暇,因此而取消對外戰爭等等事情。

給他繼續增加發展的時間。

再加上,

這段時間,用上頭東西的大唐,其百姓有的會嚮往大炎,會想過去。

就如同後世一般,

有錢人總跑,沒錢人留在原地沒發跑。

而等大炎靠先進技術與極好國策,把大唐該吸收的人吸收的差不多了,再….一舉南下!

屆時!

李寬相信,許多地方定然不會有太大的反抗。

人都是自私的。

嚮往美好的生活,也向往更好的生活,無一例外。

大炎可以帶給他們這些,而大唐不能,再加上他們都是漢人,除了一些對大唐故鄉情結極深之人,其他人….又有什麼理由去反抗呢?

這便是李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