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8章 換糧的籌碼 (第1/2頁)

加入書籤

席斌的話語,經由荊林與呂遷這兩位忠勇之士的接力,化作陣陣雷鳴,在軍中迴盪。他們高舉雙臂,如同引領風暴的旗手,齊聲高呼:“天佑慶忌,再創輝煌!讓吳國的旗幟,在廢墟中重生!”這一聲呼喊,不僅是對勝利的渴望,更是對不屈精神的頌歌,瞬間點燃了士兵們胸中即將熄滅的鬥志之火。

待激情稍退,席斌以他那不屈的脊樑支撐起疲憊的身軀,他的每一個字都重如千鈞,卻又溫暖如春:“慶忌若在,則希望永存!我們要以他的名義,誓將吳國之光,灑遍這片大地!”

言罷,席斌微微喘息,眼中卻閃爍著不滅的光芒。他輕聲向身旁的荊林與呂遷詢問:“此刻,我們身處何方?是離那片曾經的戰場更遠,還是更接近自由的彼岸?”

荊林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他答道:“公子,我們已越過滕邑的邊界,踏入魯國的疆域。原本計劃取道衛國,但見您傷勢沉重,我等不忍讓您再受顛簸之苦,遂決定前往曲阜,那裡名醫輩出,或許能為公子尋得一線生機。”

提及兵力之衰,席斌心中五味雜陳,望著眼前這二千餘名衣衫襤褸計程車兵,不禁感嘆:“我們……竟落魄至此?甲冑兵器,竟成了換糧的籌碼。”

呂遷聞言,面色泛紅,帶著幾分無奈與羞愧:“公子,非戰之罪,實乃時勢所迫。我等登陸之時,輕裝簡行,未料路途遙遠,補給匱乏。在魯國境內,我們不願滋擾百姓,只能以這些珍貴的裝備換取生存之資。可即便如此,仍難以養活這龐大的隊伍……”

荊林聞言,亦是低頭不語,心中滿是酸楚。在那個年代,戰爭的代價不僅僅是鮮血與生命,更是對民間資源的巨大消耗。慶忌軍的裝備,本是戰場上的利器,如今卻成了換取溫飽的籌碼,這其中的苦澀,非親身經歷難以體會。

席斌沉思片刻,終是下定了決心:“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需速速恢復戰力,為未來的反擊做準備。你二人即刻整頓隊伍,留下兩百精銳隨我修養,其餘人馬由你二人率領,星夜兼程返回艾城。那裡,將是我們重新集結,再次起航的地方。”

這一刻,席斌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困境,望向了更加遙遠的未來。他知道,只要慶忌之魂不滅,吳國之光就永遠不會熄滅。而他和他的戰士們,將用信念與勇氣,書寫一段屬於他們的傳奇。驚愕之色瞬間攀上了荊林與呂遷的臉龐,他們的聲音因震驚而微微顫抖:‘公子,若是我們撇下您,心中怎能安寧?此等冒險之舉,實乃萬萬不可!’

席斌的目光如炬,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愚昧之見!若魯國真有加害之心,憑我們這支疲憊不堪的兩千餘眾,無異於以卵擊石。我命你二人速速返程,非僅為保全兵馬,更是為了艾城那片根基之地。試想,若我們遲遲不歸,人心恐將渙散,艾城或將淪為一片荒蕪之地,到那時,何談東山再起?守護艾城,方為當務之急,此責重於泰山!”

他微微喘息,繼續說道:“再者,帶著這樣一支衣衫襤褸、士氣低落的隊伍,只會讓魯人輕視我席斌。我意已決,你二人率領眾人即刻返回艾城,而我,則孤身前往曲阜。在那裡,我不僅要養傷,更要深入民間,與魯國百姓交流,或許能憑我的誠意與智慧,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援,為我們的復國之路鋪就基石。”

“需知,此處的‘百姓’二字,實則涵蓋的是那些手握權柄的公卿之士,而非普通庶民。在那時,許多庶民尚無名無姓,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席斌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對時代的無奈與感慨。

荊林與呂遷交換了一個複雜的眼神,彷彿瞬間達成了某種默契,異口同聲地提議:“公子,讓我倆中一人留下護您周全,另一人則返艾城主持大局。”話音未落,兩人便各自向對方投去責備的眼神,彷彿都在責備對方為何先開了口。

席斌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