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歸朝 (第1/3頁)
“我等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徵西大將軍夏侯信在隴西擊退逆賊諸葛亮大軍,如今隴西平定,江東孫權又已經退兵,此皆大王威德所致,如今逆賊既退,大王理當進位稱帝,以正天下人心。”
魏國的朝堂上,董昭正站在中間慷慨陳詞,目的就是一個,讓曹叡稱帝,至於鍾繇、王朗等人,卻沒有再站出來,而是躲在邊上,看著董昭。
鍾繇怎麼也沒想到,僅僅只是夏侯信等幾人,就將諸葛亮擊退了,這號稱臥龍的諸葛孔明看來也就這樣,卻不知道,一人計短,兩人計長,諸葛亮一人獨鬥夏侯信、曹真等數人,卻依舊能夠保持大軍有序撤退,是何等的能力,至少在治軍一道之上,諸葛亮就已經展現了非凡的能力。
“大王雖然年輕,卻仁厚愛民,又英武沉穩,天下萬民盼大王進位稱帝,如同久旱之苗渴望甘霖,如同萬物期盼春日的陽光。還望大王不要失了天下人望,早定稱帝之事,也可以鼓舞百姓。”
“若是孤進位稱帝,那天下人會如何看待先王?”
“時移世易,天下人早盼天下另立新主,漢室之所以傾頹,乃是桓靈二帝昏庸所致,致使天下生靈塗炭,黎民蒙難,流離失所。先王雖承漢室之官職,但這中原之地,卻是先王帶領諸位文臣武將披荊斬棘,歷經數戰才平定的,實乃是先王辛苦所得,大王承先王之志,當進帝位。何況這天下,乃有德者居之,先王曾有言,臨陣能致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大王如今能居其中而平四方,得其才而安天下,早就已經天命所歸,還望陛下不要再推辭了。”
董昭就這麼一直說著,武將一側的夏侯惇等人,也開始出言附和,至於文官之中,也開始出現了許多支援的聲音。
誰都知道,如今夏侯信在隴西大勝,還斬殺了張飛之子張苞,這就已經夠振奮人心的了,而且徹底挫敗了諸葛亮趁著曹魏新君繼位的時候,圖謀關中的謀劃,這是曹叡的用人之明。
“茲事體大,何況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這天下仍舊是漢家天下,天子也仍然在位,又該如何?”
稱帝麼?終於到了這一步,既然來了,那麼也不用躲避,自己就迎上去。
“可以禪讓。禪讓之事,古已有之,堯禪於舜,舜又讓與禹,此乃古聖賢之道,如今大王承繼先王遺志,當克承大統,即皇帝位昭告天下,還望大王明鑑,勿失百姓所望。”
華歆這時候也站出來附和,見華歆也出來支援,許多人也開始紛紛加入。
“還望大王勿失人望。”
“還請大王即皇帝位。”
“漢已失其德,而天命在魏,讖語代漢者當塗高,如今大王定國號為魏,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且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吏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甚至於,已經有人開始信誓旦旦的拿著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語來解釋,說明魏代漢的合理性。
“諸位之意,孤已盡知,然則事關重大,還是需要仔細商議才是。”
曹叡這算是已經答應了稱帝的請求。
鍾繇就這樣看著曹叡和諸多寒門出身的文臣開始一問一答,這中間,有董昭,有華歆,有吳質,等等等等,唯獨夏侯惇為首的武將卻依舊巋然不動,看不出任何的態度。
一眾人吵吵嚷嚷的,曹叡見商量不出一個結果,就暫時宣佈退朝,讓他們先商量出一個可行的方略,又召夏侯惇等人入內議事。
“叔祖,今日朝堂之上,為何一言不發?”
曹叡讓人給夏侯惇等人看座,又上了茶點,等著所有人都退下之後,才說起這個話頭。
“大王,稱帝之事,已經是必然,此事無需再議,但是,大王可曾想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