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王永安 (第1/2頁)
時光回溯至 1928 年那個特殊的年代,彼時被稱作“關東州”的這片土地正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而其中的大連與旅順,相較於歷史悠久的古老都市而言,只能算是剛剛嶄露頭角、尚顯稚嫩的新興之城。
這座年輕的城市中,既留存著俄國人在短暫佔領期間精心修築的眾多宏偉壯麗的俄式建築,它們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工藝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同時亦點綴著些許融合了日式元素的歐式建築,這些別具一格的建築彷彿是文化交融的結晶,散發著別樣的魅力。
然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此地竟鮮見純粹的日式建築。這一現象背後的緣由,實則與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所秉持的一項核心宗旨緊密相關——那便是堅定不移地追求“脫亞入歐”。正是在這樣的理念驅使下,日本人極力效仿歐洲文明,試圖擺脫亞洲傳統的束縛,從而導致他們在建築領域更傾向於借鑑西方的設計風格。
可就在同一時期,位於旅順口的二零三高地上,情況卻截然相反。這裡已然成為了日本鞏固其殖民統治地位的關鍵據點之一,更是一處推行奴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在這裡,日本統治者妄圖透過扭曲事實真相、灌輸軍國主義思想等手段,磨滅當地民眾的民族意識,使其心甘情願地接受奴役與壓迫。這種殘酷的現實與城市中那些充滿異域風情的建築形成了鮮明對比,揭示出殖民統治下的黑暗與不公。
在二零三高地附近,這裡不僅留存著眾多令人觸目驚心的日俄戰爭遺蹟,更引人注目的是,乃木希典埋葬其愛子之地豎起了一座巍峨的紀念碑。這座紀念碑宛如歷史長河中的一道深深烙印,見證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當日本遊客踏上這片土地時,所接收到的資訊是:為了奪取這方土地,他們的先輩們做出了何等巨大的犧牲!每一塊磚石、每一抔泥土都似乎在訴說著當年那場慘烈的戰鬥,無數英勇的日本陸軍官兵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扞衛著天蝗的尊嚴與榮譽。這種宣傳旨在激發日本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軍國主義情懷,將他們一步步推入了戰爭的深淵。
而對於中國參觀者而言,宣傳的重點卻有所不同。在這裡,日本人始終在強調的是此前沙俄對東北地區的蠻橫侵佔,以及日本人不畏艱險、奮勇作戰,最終成功驅逐了沙俄侵略者。正是由於日本軍隊的浴血奮戰,滿清政府心懷“感激之情”,才決定將遼東這片富饒的土地“贈予”日本人。
這樣的敘述方式試圖淡化日本侵略的本質,將其描繪成一場正義之戰,從而為日本在中國的殖民統治尋找合法性依據。甚至日本人奪取遼東半島的這場戰役被渲染成黃種人共同的榮耀,彷彿日本人透過此次勝利已成為黃種人的唯一希望之光。那些生活在關東州的中國關內移民們被告知應當心懷感恩之情,感激日本人為他們帶來的“福祉”。
但與此同時,距離這座紀念碑不遠之處發生的另一件慘絕人寰之事——1895 年乃木希典殘忍屠殺數千名旅順原住民——卻被嚴令禁止提及。這段黑暗的歷史如同被深埋地下的秘密,無人敢輕易觸碰,生怕揭開那層掩蓋真相的薄紗後會引發無法承受的後果。
早在第一學期剛剛開始不久的時候,程延這批學員便在高島的帶領下來到了此處進行參觀,並接受所謂的軍國主義教育。儘管每一個人心裡都非常清楚日本人在甲午戰爭期間殘忍屠殺旅順人民這一令人髮指的事實,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一方面,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生活在大連地區的人們,絕大多數都是自一九零六年之後從關內遷徙而來的移民;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滿鐵警察練習所內部施行著極為嚴酷的高壓統治政策,導致那些知曉事情真相的人根本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不僅如此,即便是在完成參觀返回之後,這些人仍然不得不違心地撰寫一篇充斥著感激與頌揚之詞的遊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