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兩千七百五十四章 星核救援(五) (第1/3頁)

加入書籤

“聽起來很愚蠢。”席勒說:“他選擇了一個最壞的方法,但實際上這是他必然的選擇。”

三人待在阿卡姆療養院辦公室的大廳裡,只開了一盞小燈,燈光有些昏暗,喝了一杯熱咖啡之後,席勒覺得清醒多了,他分析道。

“焦慮症患者對這個世界有一種獨特的惡意,他們會間歇性地想,如果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毀滅了,就沒什麼值得自己煩惱和焦慮的了。”

“然後他們又會感到恐懼,如果世界真的毀滅了,那那些令他們焦慮的,也就是讓他們在意的東西就沒有了他們在大海中唯一的一根浮木,會消失不見。”

“他們常常陷入這樣的迴圈當中,一會覺得該毀滅的是世界,一會覺得該毀滅的是自己,無窮無盡地拉扯和自我爭鬥。”

“奧克斯顯然陷入了這種惡性迴圈的心理當中,不能不說他毀壞光伏整合裝置的舉動帶有一種報復心理。”

“但這種報復心理並不是‘我把它弄壞,讓你們這些為難我的混蛋全去死’,而是‘我就是這麼沒用,這就是你們把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我的下場’。”

“很多人在職場當中面臨壓力感到焦慮的時候都是這麼想的,他們會覺得‘我早說了我不行,你一意孤行地要把這工作交給我,那我捅了簍子全是你的錯,你一定會因此而受到報復的’,比單純的怨恨多了一重玉石俱焚的想法。”

“為什麼會這樣呢?”科爾森有些好奇的問道:“如果我遇到有人在工作中刁難我,我不會覺得是我的錯,我只會詛咒他出門摔個狗吃屎。”

“因為你的人格核心是穩定的。”席勒說:“你能夠分清好壞,所以知道自己是無辜者,但是有些人不是這樣,他們並不是自卑,只是弄不懂別人以某種態度對待他們的原因,或是對此有錯亂的認知。”

“比如一個人對他好,他不會像自卑者那樣總是在覺得自己不配,而是會思考自己身上有什麼值得別人對他好的特質,但這種思考的結果並不一定都是對的。”

科爾森好像有點明白了,他說:“他對於自我的認知來自於別人對他的態度,如果別人對他好,他就會思考自己身上好的地方,而如果別人對他壞,他就會過於關注自己身上壞的地方。”

“沒錯,就是這樣,再加上如果思考方向偏移,就很容易得到錯誤的答案,給自己錯誤的暗示,比如一個人對他好可能是因為他熱情開朗,總是對別人多加照顧,但他自己卻覺得是因為自己直言不諱,總是能很精確地指出別人的問題和錯誤。”

“得到了這種錯誤的認知,就會有錯誤的心理暗示,讓他強化自己這方面的特質,反而有可能走向極端,讓別人離他越來越遠。”

“反過來說,別人對他不好,有可能是因為他說話直脾氣衝,性格不討喜,但他自己卻覺得是他的專業技術不過關,被別人當成了關係戶。”

“一旦有了此類的心理暗示,他就會在這方面格外焦慮,做每一步的時候都會想我這一步會不會不專業,我接下來的那一步夠不夠專業,我要怎麼做才能證明自己的專業。”

“這反而可能產生受迫性失誤。”娜塔莎說:“人的注意力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有的時候你越往某個方向集中注意力就越做不好。”

“這正是焦慮的來源之一,俗稱緊張。”席勒說:“精神過度緊繃到了某種臨界點,找不到任何能夠穩定精神的辦法,就會促使著人們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去踐行最壞的結果。”

“就類似於‘你不是說我不專業嗎,那我就不專業給你看,只要你看過我最壞的一面,我就沒什麼可怕的了’,本質上是一種精神防衛機制。”

“很多焦慮症的患者之所以會越來越嚴重,就是因為這種思想會讓他們陷入惡性迴圈,越是覺得別人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