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0章 終於立國 (第1/2頁)

加入書籤

1856年2月3日,農曆咸豐六年正月初一;

東華國,首都,長安;

都城之名,採用‘長安’,是馮瑞科乾坤獨斷的決定。

一方面,長安的寓意是長治久安;

另一方面,長安所代表的氣運;

長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

定都長安的漢唐,一個是以強而亡,代表了‘強’,一個以盛而衰,代表了‘盛’;

後世各朝代的都城,除了北京,再也沒有一個超過此城的氣運;

明朝老朱也是將‘長安’改名西安,斬斷其氣運,轉嫁到南京以及後來朱棣的北京上來。

時至馮瑞科穿越之前,中國人聽到長安這個名字,仍會感到由衷的嚮往。

就這樣;

一個在消失數百年的都城古稱,又以一種新的方式重現在南美大陸上。

今日

是東華國立國之日,也是馮瑞科正式為王之日;

今日之後,他們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小勢力,將站在世界舞臺上,開始執棋和各國爭鋒!

——

長安城經過半年,數十萬人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城市中央,是馮瑞科的王宮;

目前只建設好宮城城牆,以及內部的數座殿宇;

宮城城牆以南,一公里外,是行政區;

逐步完善後,會形成莊嚴的國家政務院,目前只有一座輝煌的政府辦公大樓,稱之為文華殿;

政務院將是官員們辦公的場所。

在行政區兩側,規劃了兩個片區,分別為圖書館和博物館區,暫時還未建設;

宮城城牆以北,一公里外,是華夏開拓軍司令部區域,暫時動工;

其兩旁也規劃了軍校區和校場區!

如此,七個區域形成一個工字型,圍繞工字型建設了寬闊的井字形大道;

無數人;

從藍田搭乘火車,沿著這條剛完工不久的鐵路,來到長安;

為了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各種戲班、雜耍藝人赴京表演祝賀;

各部隊也抽調一支,前來參與立國大典閱兵儀式;

各工廠都派出代表,組成觀禮隊伍;

文華殿城樓上,剛剛建設完成的高臺上,馮瑞科遠身著十二紋章明黃色冕服,一步一個臺階的走上祭天高臺。

高臺兩側旗幟迎風招搖,獵獵作響;

一邊是以紅色為背景,黑體復古漢字“華”居中的帝國國旗;

另一邊是以華夏開拓軍的紅底金龍軍旗。

文官、武將、受檢閱部隊方陣、觀禮百姓依次圍繞文華殿外的廣場上,數萬人的隊伍,井然有序。

辰時,青銅大鐘的九聲鳴響,昭示著典禮開始;

馮瑞科站立在高臺正中央,接過張集馨遞過來的的明黃色詔書,莊嚴而沉穩的聲音響起:

“臣馮瑞科,叩告天穹日月山川,以及歷代皇祖之陵寢:自明運告終,韃虜竊居中原,剃髮易服,胡腥遍地,華夏沉淪,惜乎吾漢家百姓,身處於水火之中;

蒙昊天上帝庇佑,以殷人故地基,領漢家兒郎為劍,聚英賢,披荊斬棘,復華夏威嚴於域外,再造炎黃於異域,僭位為王,立國東華!”

立國詔書宣告完畢,高臺四周頓時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雖然東華王國早已廢除跪禮,但是在立國大典上,無論是文臣、武將、士兵,還是普通百姓,都行跪禮叩謝上蒼。

此次儀式,沒有邀請任何白人國家參與;

因為這個是獨屬於華夏人的莊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