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節 (第3/3頁)
意乍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耕地用的農具,還是放反了的那一種。
更準確的形容,那應該是在一個皮卡車的底盤上,用鋼板焊接出來的一個樣式古怪的炮架。
在炮架上安防的炮管不是一根,而是一堆的炮管。
其中每一根的炮管,也就是10公分的外徑,除掉了炮管的厚度之後,估計能塞進去6公分直徑的鐵球。
這樣細細的炮管以6根為一組綁在了一起,一共是5租30根之多,每一組距離有著72度;加起來之後,5組剛好是形成了一個圈。
以上的說法,可能還有一些的不形象。
反正以胡彪看了這玩意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能腦補出這樣的一幅畫面:
面對著衝上來的敵方強者,這玩意上面的引線被點火了之後,根據導火繩的長度,首先能發射出一組6門火炮。
然後,操作者輕鬆的搬動炮架一側的把手,能讓下一組的炮管翻上來繼續開火。
如此的連續四次,這玩意能在極短的一個時間裡,將6組30發炮彈打出去。
轉眼之後,密集的炮彈攜帶著恐怖的動能,砸破了對方的鬥氣護罩,砸穿了對方身上堅固的魔法盔甲。
最後,被砸成了塞子的強者,屈辱的倒在了炮口之下。
以上的場景,那是真的會在實際的戰鬥中出現。
因為別看這玩意發射的炮彈,都是一些黑乎乎的鐵坨子,可是不要忘記在這些炮管上,都是描繪上去了複雜的魔紋。
經過魔紋的加強之後,這種密集的強力炮彈造成的殺傷力,遠遠比起現代炮彈爆炸後造成的衝擊波和破片,更有殺傷力。
實際上,試驗的效果也是這樣。
在隨後奧利弗的操作之下,差不多十秒鐘之內發出去的30發炮彈,將一些放在了厚厚鐵板之後的稻草人,打成了漫天的草屑。
第二種、原理上與第一種其實差不多,同樣是追求最短時間裡,一個最大的密集火力投放。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奧利弗是在一個圓盤上安裝了一圈的炮管。
開火的時候,操作人員站在了圓盤中間的空心位置,不斷的轉動圓盤之下,發射的炮彈能在短時間之內,那叫一個彈如雨下。
第三種、則是現代人都比較熟悉的前鏜老式火炮了,就是海盜船上對轟的那種。
具體上與第一次胡彪,在實驗室看到的那一門試驗品,兩者在樣式上沒有什麼不同。
如果說兩者之間一定有什麼差異的話,那就是這一門明顯的個頭更大一些;從那一根粗大的炮管來看,胡彪認為這玩意放到古代,起碼屬於24磅炮。
按照奧利弗的說法,之所以開發這種管子更粗的玩意。
那是因為粗大的炮身,能夠容納他們描繪更多、更復雜的魔紋,讓其不但可以發射實心彈、鏢彈、葡萄彈。
還能打的更遠,威力更大。
就是安德利那種六級高手一個運氣不好,捱上了一發之後也得立馬完蛋。
第四種,這玩意已經不能算是炮了,真要找一個參照物來說的話,它更像是當年湘軍使用的那種抬槍的加強版。
更形象的說法,應該是一根竹篙一般的奇長槍管,被安上了扳機、槍托等配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