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章 燒烤行動 (第1/3頁)

加入書籤

說回振華空軍方面。

在振華陸軍忙著國內整編,海軍忙著備戰訓練,行政系統忙著打口水仗的時候。

振華空軍卻一直在進行作戰任務。

行動的代號之前也說過,正是《燒烤行動》。

有一說一,振華空軍的這次行動也是抄第二次世界大戰里美國佬的作業。

李梅火攻這麼效果卓群的行動計劃,肯定是要學習一下的。

甚至不光是抄李梅火攻本身的作業,就連執行李梅火攻計劃的美國飛機,都被振華空軍直接給照搬過去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佬在執行李梅火攻計劃時,投入戰鬥的主力戰機正是那赫赫有名的b-29轟炸機。

做為一款平直翼四發氣動佈局轟炸機,b-29轟炸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主力轟炸機,也是當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

該機主要用於執行戰略轟炸和遠端轟炸任務,還可以作反潛、偵察和空中加油機使用,其運用了當時的先進技術,諸如座艙增壓、前三點式起落架、高翼載和遙控機槍炮塔等,被譽為“超級空中堡壘”。

當然了,這款飛機在當下的一九二七年還沒有問世呢。

不過正兒八經的b-29轟炸機在這個世界估計是不可能出現了,或者說不可能出現在美國佬自己的手裡了。

因為b-29轟炸機的設計方案,已經被穿越者委員會的軍工部門完全照搬過來了。

該方案乘員艙全部採用增壓設計,使用賴特R-3350發動機。

賴特R-3350雙旋風十八缸氣冷星型發動機,最大馬力兩千二百匹。

為了增強高空效能,R-3350配備有兩個渦輪增壓器而不是通常發動機的一個,增壓器由電子系統自動調節。

而且美國佬的經驗證明,這樣的發動機水平完全可以輕鬆帶動這樣的龐然大物。

而且b-29轟炸機雖然機身龐大,但是結構卻十分傳統。

除了控制翼面是織物蒙皮外,機身使用的外殼鋁製蒙皮,製造難度並不高。

每個起落架配備雙輪,尾部有一個可伸縮的緩衝器,如此可以在飛機進行高姿態著陸和起飛保護飛機尾部的安全。

單個轟炸機組編制預計十到十四名,一般為十二名。

包括正副駕駛、領航員、投彈手、機械師、無線電報員、雷達操作員和五個炮手。

投彈手與投彈瞄準具和射擊瞄準具一起被安置在機鼻最前方。

正副駕駛則是並排坐投彈手後面,周圍有防彈鋼板和防彈玻璃的保護。

至於機械師、無線電報員和領航員,則是緊挨著駕駛艙後。

後段的增壓艙是四個炮手和雷達操作員的位置,都有裝甲隔板保護。

尾炮手坐在尾部單獨的增壓艙中,只有在非增壓飛行時才能進出尾部小艙。

至於投彈方面,b-29轟炸機在機腹有前後兩個炸彈艙,每個彈艙有獨立的艙門。

投彈時有一個定時器控制投放順序,使炸彈在兩個彈艙中交替釋放以保持飛機重心。

然後是機載裝備方面,b-29轟炸機一共裝備了四座炮塔作為自衛武器,每座炮塔有兩挺12.7毫米機槍,尾炮塔除了兩挺12.7毫米機槍外還裝備一門二十毫米口徑的機炮。

至於載彈量的問題,自然是一個劃時代的數字。

在執行短程低空轟炸任務的情況下,b-29轟炸機最多可以攜帶九千零七十二千克的航空炸彈。

也就是九噸出頭!

而日本距離朝鮮半島的距離,自然也適用於短途任務這個定義。

而對於現代社會的科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