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八十三章魏忠賢的功過 (第2/2頁)

加入書籤

,迎來的是雪亮的帶血屠刀,後金在江南殺得人頭滾滾,終於把這些地主殺怕了,乖乖地奉上了大量的銀子。

滿清王朝直至滅亡,鴉片戰爭,馬關條約,不平等協議簽了一個又一個,對外各地賠款,賠了幾個億的白銀出去,卻一直都沒有缺過錢,原因就是因為,緊握著自己錢袋子的東林黨人,幾乎是與大明王朝一起同歸於盡了。

這些人說聰明也真聰明,總能想出花招讓皇帝從自己這裡收不上稅,說傻也是真傻,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最後都給滿清拿走了。

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只從最簡單的大明財政問題上看去,魏忠賢活著的時候,雖然朝野上對他一片罵聲,他派去各地的礦稅太監也都是拼命地腐敗受賄,但是那時的大明財政卻一直是盈利的狀態,他死的時候,在國庫裡也給崇禎留下了大量的銀錢。

等到魏忠賢一死,“眾正盈朝”,諸多東林黨的‘忠良大臣’佔據了朝堂上下,那些礦稅全部被廢止,那些太監們也被清算到底,看似形勢一片大好,但是為什麼朝廷卻開始年年缺錢了呢?

明熹宗時,僅僅江南的茶稅便有二十萬兩,到了崇禎執政的時候,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東林黨人不但免去了工商稅,連礦稅也一併免了。

減稅看似是好事,但是減得多了,國家收不上錢,拿什麼賑濟?拿什麼養兵?

並且魏忠賢活著的時候,根據史料的記載,大明王朝內部並沒有什麼大的農民起義,說明那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還是過得下去的。

魏忠賢死後,農民軍起義此起彼伏,不就是因為原本屬於權貴、富紳的稅賦,全部壓迫到了普通百姓和農民的頭上了嗎?

所以在趙無忌看來,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魏忠賢,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單純從大明王朝的角度,從皇帝的角度來看,魏忠賢反而是有功之人,而東林黨人才是罪人。

有魏忠賢在,利用他熏天的威勢,可以強行向這些有著權貴大臣在背後撐腰的地主富紳們收稅,變相地減輕民間普通百姓的壓力,維持住大明朝廷健康執行,他死了之後,年輕稚嫩的崇禎根本不是強大的東林黨人之對手,本屬於國家的稅收急劇的流逝,最終導致大明王朝財政完全崩潰。

財政崩潰之後,沒有兵餉拿的軍中士卒自然失去了戰意,被李自成輕易地攻入了北京,逼死了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死的時候,才會說:“朕非亡國之君,臣皆是亡國之臣,大臣人人可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