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三十三章辦學 (第2/2頁)

加入書籤

門手藝謀生,學徒可是很苦的,沒工錢不說,地位也極為低下,師父打死徒弟都不用償命,與師父家的奴僕無異,學成之後還要為師父免費幹若干年的活,雖然當學徒很不划算,但還是有很多窮人迫於無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當學徒。

至於那些難民,家中有一個孩子上學,去學習本領,不但省去了孩子的伙食,還能給家裡帶來五百文錢的額外收入,要知道一般的市井小販,辛苦一個月收入也不過一兩貫錢而已,若是再刨去吃穿住行的費用,淨收入到手,未必比五百文多多少,所以報名的人十分踴躍,城外的難民幾乎佔了六成,還有四成是青州本地的百姓。

趙無忌對學生不限名額,在他看來,工業時代需要的技術人才越多越好,這些人將來都是工業革命的火種,哪怕是燒掉再多的錢,趙無忌也要做下去,正如那句話說的,再窮不能窮教育!

第一天就招了七百多人,趙無忌對這個結果很滿意,吩咐手下儘量加快建設書院的進度,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南陽書院建設好。

後世趙無忌上大學時,他所在的大學宿舍,一個屋子裡住著八個學生,如今招收的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不用那麼講究,有個住的地方就行,於是趙無忌便決定,在一個屋子裡塞進去二十個學生,這麼多學生,自然睡的便是通鋪,一排能睡十個人的那種,一個屋子,兩排鋪蓋,正好二十人。

古代的很多著名書院,都是建設在山清水秀,遠離鬧市的風景優美,環境優雅之所,喜歡與道觀,寺廟相鄰,正因這樣,古代書院的院長,不叫‘院長’,而是叫‘山長’,或是‘洞長’。

趙無忌以為他們這完全是在裝x,不過是把普通的讀書學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是一種自抬身價的舉動。

南陽書院所在的南陽河畔,不算是什麼熱鬧場所,畢竟熱鬧場所的地價也貴,趙無忌既然想把南陽書院建設成一座佔地廣闊的大學府,就不能買太貴的地,但是南陽書院也絕不是在什麼深山老林之類的僻靜場所,周圍還是頗有一些人家,不遠處甚至還有一處百姓自發形成的集市。

手下的官員曾打算取締這處集市,理由是擔心影響學子們的學業,但是被趙無忌給制止住了,後世的大學校園周圍,飯店酒家多如牛毛,也沒看到影響了誰的學業,完全沒必要那麼矯情。

趙無忌甚至打算在附近開一家萬達茶樓,用來蒐集學子們平時的想法和動態,順便再把發給他們的五百文多少賺回來點,有些話學生不會對老師說,但是未必不會在茶館和朋友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