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五十三章背鍋的鐵鍋 (第2/2頁)

加入書籤

西給本王,鐵鍋,木碗這些物資,要多少有多少!”

此言一出,大帳內頓時便是人聲沸騰一片,眾人紛紛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眉眼中都流露出了興奮之色,太好了,原來不是要大家出錢出人,原來是想和大家做生意啊。

鐵鍋?木碗?茶葉?此三種物資,在後世,俱都是十分常見之物,太過平常,木碗更是全面被瓷碗所取代,然而,趙無忌來到大明之後,方才發現,此三種物資,對於草原上的部落來說,意義重大,勝似黃金!

先說鐵鍋,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雖然弓馬嫻熟,來去自如,戰爭時常常佔據優勢,可是這冶煉的工藝技術,比起大明來,那可是差了不止一個層次,換句話說,他們造不出來鐵鍋!

因為他們不會冶煉鐵礦石,得不到鐵,自然也無法打造鐵鍋,而鐵鍋,又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資,你要炒菜,做飯,沒有鐵鍋怎麼行?

而鐵鍋又是易損之物,為何?因為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四處遷徙乃是常事,旅途之中,難免顛簸,把鐵鍋掉在地上,摔破也是常見之事。

而大明這邊,農耕民族,灶臺是固定的,鐵鍋平時就放在灶上,很少有摔破鐵鍋之事發生。

鐵鍋破了怎麼辦?遊牧民族冶煉工藝不行,一旦鐵鍋破損,他們補不了,只能再換個新的。

按理說,這鐵鍋也不是什麼珍貴之物,壞了就再買一個便可,但是,大明不賣!

為何?遊牧民族常年都在馬上,弓馬嫻熟,與大明交戰中,天然就佔了機動力強的優勢,而明軍則往往是以精良的裝備取勝,幾千年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戰爭從未停止。

大明禁售鐵鍋,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生怕這些遊牧民族將鐵鍋拿去鍊鐵,製成兵器,本來機動力不如人家,若是裝備上也佔不到優勢,那戰爭可就輸多贏少了。

所以就造成了兩難之局,大明怕蒙古拿鐵鍋鍊鐵,冶煉兵器弓箭,不敢多賣;蒙古這邊日常生活需要鐵鍋,偏偏大明限量出售,供不應求,嚴重影響民生。

而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明軍與蒙古軍隊大戰一場,最終以慘敗收場,連御駕親征的大明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都是兵敗被俘,而據說這場戰爭的起因,竟然就是因為鐵鍋鐵鍋君淚流滿面:“作者,你過分了啊,這鍋我不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