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七十九章賺錢不是目的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下官再重複一次,下官修築這條路,絕不是為了斂財,實際上,下官從這條路上,每月淨到手的銀子,不過三百多兩而已。”趙無忌說道。

“怎麼?你坐地收錢,居然每月還有一千七八百兩銀子的成本開銷?”楊嗣昌覺得很奇怪。

“大人改日若是有空,下官願陪同大人前去那條路檢視一番,讓大人親眼目睹,下官每個月花在這條路上的成本。”

趙無忌開始扳著指頭開始算:“第一,這條路僱傭了大約一千二百多人,每月工錢大約九百兩銀子,他們的工作是分成三班,每班四百人,晝夜看護維護道路兩旁的柵欄,並在道路外面巡邏警戒,此外,若是道路有了破損,他們還會直接參與道路的維修。”

行駛在水泥路上的牛車、馬車,首先他們都運載著重物,其次這個年代的大明,橡膠還沒有從海外傳入,所以無論是馬車,還是牛車,車輪都是木製的,有的車輪則會在最外面報上一層鐵皮,來增加車輪的耐久度,這樣的載重和車輪,對道路的損害是非常大的。

“第二項支出便是維護道路所需的各項材料和工具的花費,如水泥、沙子、木頭柵欄、掃帚、簸箕等等,合計每月大約六百多兩銀子。”

“第三項支出,便是道路兩旁的收費人員的工錢,每日運送買路錢的車輛和保安人員,這些支出每月大約二百多兩銀子。”

“楊大人,您看,下官投入四萬多兩銀子,費時費力,最終實際每月到手不過三百兩銀子上下,若是能一直保持這個數字,想要完全收回成本,大約需要十二年左右,大人試想,下官便是把這四萬兩銀子放貸出去,每年也能有八千兩銀子的利息,而修建水泥路,一年所得不過三千六百兩銀子,此外還要為這條路的修建、僱工、材料、收費等種種問題操心勞神。”

“楊大人,下官修這條路的目的,絕非是為了斂財,這也絕非是一條坐地生財的路子。”

在大明,合法的利息大約是年利率百分之二十四,也就是說,一萬兩銀子,放貸出去,一年可得兩千四百兩白銀。

“所以,朝中諸公因此事對下官的彈劾,下官只能敬謝不敏了,如果有誰覺得這是個獲利豐厚的路子,只要他能把下官的四萬兩本錢還給我,下官二話不說,馬上就把這條‘日進斗金’的道路轉讓給他。”

楊嗣昌眼睛微張,有些動容地問道:“既然不是什麼利潤豐厚之事,趙大人又何必做這等吃力不討好,又容易被人誤解,遭受罵名的事情?”

趙無忌站起身來,揹著手走了幾步,“皇上當初簡拔下官於微末,破格任用下官為神木縣知縣之時,下官曾對皇上說了兩句話。”

說到這裡,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趙無忌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絲笑容,“下官曾對皇上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只要下官的所作所為,對我大明和百姓有利,又何必在意自己的一身得失?下官便是毀謗滿天下,那又如何?只要是對華夏的社稷和百姓有利,些許不解和罵名,下官還擔待得起。”

楊嗣昌看著眼前少年挺拔的背影,嘴角帶上了一絲笑意,“這麼說來,趙大人此舉,乃是另有深意在內。”

“正是,下官修建道路,收取買路費,所圖非為賺錢,真正目的是為了安置民眾百姓。”趙無忌轉過身來,看著楊嗣昌笑道。

“安置民眾百姓?”楊嗣昌喃喃自語。

“不錯,只要這條路的收費模式能夠一直持續下去,下官可以保證,僱傭的這一千多人,每個月都會拿到穩定的工錢,這條路,也是這一千多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若每個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話,這條路足足可以養活一千多個家庭,當然,這條路的其他好處還有很多。”趙無忌答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