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君出長安,則天下安 (第2/2頁)
隊伍,行至荒僻之處。
“狄公受誣,貶為彭澤縣令,臨行前恐難再有迴轉之日,特交代元忠,日後若有重回舊夢之心,還需請教李大人。”魏元忠突然開口對楚河說道。
楚河聞言,卻是不言。
狄仁傑是名臣名相,他妥協於武則天的統治,卻又依舊忠心於李唐皇室,可謂矛盾。
事實上,他幾次被貶,此番來俊臣的誣陷,武則天儘管心中不喜,卻沒有駁斥,便是盡因為於此。
這魏元忠是誰,楚河昨夜也苦思了一番,總算也想了起來。
此人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併兼具一定的軍事才能,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唐代眾多的宰相中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
歷史上記載,魏元忠是唐朝復國的重要人物,按照政治團體劃分,他似乎是忠於李唐皇室的。
但是經歷的多了,楚河早就知道,歷史並不可信。
所謂歷史的選擇,並不是人物當時的選擇。
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許許多多的瞬間,都會面臨選擇,而任何的一個念頭或者一個變數,都會影響選擇的結果。
一個人被歷史判定為好人,身在當時,當本身作為變數參與其中時,那麼這個被判定為好人的人,未必就還會是好人。他有可能變壞,也有可能不變,也有可能更好。
簡單來說就是蝴蝶效應。
所以楚河不確定,魏元忠眼下這番話,是不是在試探自己,所以唯有沉默。
見楚河不答,只是策馬而行,魏元忠的眼中閃過一絲失落。
昨日酒宴,他就有心套出楚河的真話,看看楚河究竟有沒有向著李唐皇室之心。
畢竟楚河雖然被武則天一手提拔,政治態度卻很有些曖昧。即便是為大理寺官員時期,曾經誣陷李元名,但是那也是迫於無奈,雖然名聲有汙,卻不能證明他是真正徹底向著武氏集團的。
其與武三思鬧翻,似乎也變相的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為何?為何···卻連一點表示都沒有?
就彷彿一個局外人一般,一直抽離在外。
不站隊,不表態,分明身居高位,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局勢,卻站在外圍,冷眼旁觀。
楚河已經先行了十幾個身位,朝陽的霞光披在他的身上,帶著濃濃的韻光。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楚河立馬側身,忽然口中有詞,念念而出。
魏元忠側耳傾聽,並不覺得如何。
此語並不工整對仗,雖然節奏分明,卻顯得過於俗氣了。
所言也只是眼下之景象,或有借景抒情之意?
楚河的聲音突然拔高了一個調:“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此言一出,魏元忠忽然心中湧起了一種悲嗆,回望那盤踞在蒼茫大地上的長安,那巍峨的高牆,曾經受天下萬國敬仰,如今卻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或許再過多年,是否還有人記得它?取代它,受萬國追捧的,卻是另外一座同樣古老的城池。
魏元忠還在失神之中,楚河的聲音卻悠然的傳入他的耳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楚河最後的聲音,寂寥的在荒野之上擴散。
偶有耳聰的修士,遠遠的聽見,也是渾身一震,不知該如何而言。
馬背上的魏元忠,突然下馬衝著楚河的背影,重重的彎下了腰身,深深的一禮。
“君此出長安,必乃天下百姓之福,天下則安!”長風過處,碎草折斷,唯有這高呼的聲音,順著風朝著遠方迴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