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章 夏糧收割 (第1/2頁)

加入書籤

淘金的火熱仍在持續。

王家村變身施工隊,沿河岸用竹子搭起簡易商鋪。

後勤也安排了一組人,起碼在施工建設期間保障了伙食。

茶棚自然就變成了食堂,收工吃飯總要找個地方坐一坐。

原本還想免費提供一口吃的,召集龜山、雙溪兩村村民來幫忙修建大棚,結果都忙於撈金,愣是沒人來。

好在這也是路口,遠地路過此方的人,聽聞幹活有飯吃,也就不急於趕路,先做點事情填飽肚子先。

因此人手還是足夠,反正棚子規模又不用太大,有個百來米長的鋪子就差不多了,後續如果有需要,可以再考慮二期建設。

同步招商,但效果不咋的。王家村、龜山村、雙溪村這管理處三巨頭,除了王家村沿河已賣茶水和稜槽篩之外,另外兩家也沒得啥好賣的。

兩家為了繁榮市場,不得不蒐羅村裡人自己種的瓜果蔬菜,或山裡捕的野雞野兔,放到自家的店鋪裡面出售。

其他人要麼沒本錢租鋪,要麼覺得還不如撈金來得快,對商鋪招商沒什麼熱情去參與,頂多是湊個熱鬧,看看有什麼賣的。

市場已建設完畢,但商鋪仍有一大段是空蕩蕩的,人流最多還是集中在王家村最先開的茶水鋪這裡。

因此唐三公的鋪子就挨著茶水鋪,龜山劉老爺的鋪就挨著賣篩子的鋪,其他就邵東那邊過路客商,或外地來此淘金者,隨意地將山貨擺在這段鋪子對面的地上,吸引著人流看新奇,倒也形成了一個小小規模的集市。

劉百萬的鋪子就挨著唐三公的鋪子,門頭上插著一塊布,大大地寫著一個米字。

米是永遠的硬通貨。

不得不說人家成就百萬身家,眼光和實力都不缺。

在米鋪的隔壁,劉百萬還弄了個雜貨鋪,賣油、賣鹽和其他所需要的雜貨,比如針頭線腦等。

當然這兩個鋪子,劉百萬最喜歡的就是用金沙直接兌換貨物,其他用銀錢購買和以物易物也不拒絕,反正又不帶回家,放在店裡還能豐富貨品。

劉百萬這腦子,估計是剪了哪個小妾薄紗,蒙在一小管已剖到底的竹筒上,金沙倒進去就能看見多少,但又不至於漏出來,竹筒上還標記了高度,有多少金沙一清二楚,減少爭議。

隨著劉百萬的加入,市場多少有點活躍起來,加上淘金的訊息散播到整個長樂和西邊邵東縣,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加入,這個小集市反而顯得更加熱鬧。

王大山建議王大春直接在茶水鋪直接提供餐食,每日兩頓。雖然自己村裡的施工隊早已撤,但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還在。無非是找王高才那提供些碗筷和竹杯,這些反正有存貨。

因此王家村的鋪子生意更好了,連帶著隔壁兩家人流也明顯旺了起來。

劉百萬的米鋪,每天都有人拿當天挖到的金沙來兌換大米。雖然每單量少,但架不住人多,積少成多下,每日的金沙還是讓劉百萬樂得合不攏嘴。

王小帥從每日來喝茶和吃飯的淘金者身上又發現了商機,果斷將剩下的空鋪略微改造,搞成了上下鋪,每個床位每晚賣十文錢,當然也可以一次性買多幾個晚上,還能優惠一點。

當然,若是每日收集的金沙沒地存放和保管,王家村的鋪子是可以代為保管。餐食和住宿,都是可以一起記賬,離開時拿金沙來結算,每日有人來提醒所存金沙餘額是否還夠。若是不夠,三日內補齊就可以,逾期只能請你離開有限的床位了。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很好的收穫,有人發財就有人失落。

市場繁榮的同時,各家鋪子的生意自然也是越來越好了。對面擺地攤的人也多起來,山裡面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擺出來賣。

自從上次意外地便宜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