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州橋明月 (第1/4頁)
种師道見他們一臉孩子氣,就語重心長道:“ 司馬光的博學世所罕見,其一,他好學強識,其二,他父親也著意培養。他既誠實聰明,又十分乖巧懂事,深得父親喜愛。同時,每逢出遊或和同僚密友交談,司馬池總要把司馬光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使司馬光不論在學識上,還是見識上,都凜然如成人。好多當時的大臣、名士,都很賞識司馬光。尚書張存主動提出將女兒許配給司馬光。擔任過副宰相的龐籍在司馬池死後,更是把司馬光當成自己親身兒子一樣培養和教育。”種浩與種溪面面相覷,費無極使個眼色,種溪點頭,卻不動聲色。
費無極拽了拽種溪的胳膊,種溪催促開來,“爹爹快說,無極哥哥他要我催你說話。”种師道笑道:“司馬池輾轉河南、陝西、西川各地為官,始終把司馬光帶在身邊。司馬光在十五歲以前就跟隨父親走過好多地方,在這些地方訪古探奇,賦詩題壁,領略風土人情,極大地豐富了司馬光的眼界。正所謂,行走江湖,經風雨,見世面。明遠、無極此番跟隨乾爹抵達東京,也是你們師父與乾爹的意思。你們與世隔絕那麼多年。如今要行走江湖,將來才可出人頭地,建功立業。你們意下如何?”張明遠、費無極點了點頭,恍然大悟。種浩和種溪也明白過來,喜上眉梢。
种師道笑道:“還有王安石,他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等到他慢慢長大了,便跟隨他父親宦遊各地,經風雨,見世面,體驗民間疾苦。仁宗景佑四年,王安石隨父抵達東京,以文結識好友曾鞏,曾鞏向歐陽修推薦其文,大獲讚賞。慶曆二年,王安石赴東京參加會試,考中進士。王安石本被考官列名第一,但因應試賦中有‘孺子其朋’一句,惹得仁宗皇帝不悅,與第四名楊寘互換,最終王安石與狀元失之交臂。”
種溪樂道:“還有一個故事,我記憶猶新。王安石為相時,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到了東京,就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吃飯。次日,這蕭公子穿盛裝前往,他料想王安石作為當朝宰相,一定會用盛宴招待他。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離開。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餚都沒準備妥當。蕭公子心裡覺得很奇怪,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上飯後,旁邊只安置了菜羹一盆。蕭公子很驕橫放縱,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塊,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雖面露難色,但也不好說什麼,就把剩下的餅拿過來吃了,那個蕭公子便很慚愧地告辭了。”
種浩道:“這個故事很值得後人引以為鑑,王安石此人雖高官厚祿,但並不驕奢淫逸,足見其為官清廉樸素。”張明遠道:“不錯,作為宰相如此,實在難能可貴。”費無極道:“如若當今宰相如此,便是大宋黎民百姓之福了。”
种師道神情肅穆之際,推心置腹道:“至於蘇東坡,蘇學士。想必你們最熟悉不過。嘉佑元年,蘇軾首次出川抵達東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穿過劍門關,翻越秦嶺,於嘉佑二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小試官是梅堯臣。二人正銳意於詩文革新,蘇軾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驚了。”費無極問道:“歐陽修如此看好蘇東坡,想必定會抬舉一番了,不知歐陽修如何抬舉蘇東坡呢?”
种師道笑道:“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東京。”張明遠道:“這便是伯樂與千里馬了。”種浩點了點頭,笑道:“那還用說,這叫做英雄惜英雄。”種溪又問道:“胡扯,他們是文人墨客,非江湖豪傑和英雄人物。你們別打岔,後來怎樣,爹爹快說。”
种師道介紹道:“當他父子三人名動東京,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這一噩耗,二兄弟不得不隨父回鄉奔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