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章 揮師北上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草武器輜重如果從登萊走陸路到大淩河城,那可得運到猴年馬月才能到。

這個時候大明的漕運海運就起大作用了,無論是江南的糧草還是登萊的武器輜重。

都統通走水路運輸,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戰船和商船。

楊嗣昌和袁可立、孫元化商議,此次運糧草和輜重不再運往寧遠城旁邊的覺華島。

為節省時間和路途,讓運輸的船隻直接停靠在錦州城附近的海岸口卸貨。

裝配著紅衣大炮佛郎機的兩百艘戰船守在海岸上,護衛著運輸船給大淩河城提供補給。

孫承宗和祖大壽這次都很意外,沒想到朝廷這會居然爽快的批准了。

兩人大喜過望,馬上從錦州城部署分配兵力八千趕往大淩河城,帶著一萬民工去築城。

剩下的七千人馬繼續守在錦州。

沒錯!錦州實際兵力一萬五,加上吳襄吳三桂實際兵力三萬,能打的只有一萬。

整個遼東鎮花名冊是八萬人,遼東鎮吃空餉人數三萬五千人。

還沒有排除吳襄吳三桂的老弱病殘兵兩萬人,遼東實際能作戰的兵力只有兩萬五千人。

按照孫承宗和祖大壽的意思,配上紅衣大炮佛郎機和各種火器,守城八千人綽綽有餘。

不愧是藝高人膽大!

他們膽子大,崇禎膽子可不敢大,丟的不是他們的土地,死的也不是他們的百姓。

必須保障此次築城大淩河的安全,避免皇太極八旗兵襲擊大淩河城,犯同樣的錯誤。

朝廷密旨秦良玉率白桿兵駐守大淩河城,明令城不修好不準撤離。

老將秦良玉披甲上陣,帶著侄兒秦翼明揮師兩萬趕往大淩河城駐紮。

留下一萬白桿兵駐守寧遠城。

朝廷又給屯衛在塔山處衛營的吳襄吳三桂發令,命他們主守錦州到大淩河城的糧道,機動策應大淩河防禦。

祖大壽在大淩河城當包工頭,這方面他是有經驗的,之前的領導都是幹砌匠出身。

他砌磚頭早已經出師,就地在大淩河城邊上搭建窯場,燒窯出磚塊。

用熟石灰和糯米粉做砌磚沾料,所修建的城牆耐用牢固,可以有效抵禦敵寇的攻擊。

祖大壽這天依舊騎著馬當監工,視察城池的磚頭砌得是否合格。

哨兵騎馬來報:“報告將軍,寧遠城方向有一支軍隊趕往此處,就快到了。”

祖大壽不在意的說道:“應該是塔山衛所吳襄的軍隊,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哨兵解釋道:“將軍,不是吳將軍的兵,是四川白桿兵!寧遠城總兵秦良玉帶兵趕來支援。

屬下粗略算了一下兵力,有兩萬人馬!”

祖大壽聽後大驚,他並沒有收到朝廷通知白桿兵要來駐防大淩河城,這是怎麼回事?

心裡一琢磨明白了,朝廷不放心,暗地裡調兵過來,他這麼點兵力誰敢放心。

祖大壽若無其事道:“求之不得,只要是來支援大淩河築城防禦的,越多越好!

你們提前在城裡安排一下騰出個地來,給秦將軍的部隊休整安置。”

大淩河是被毀的城池,根基依然在,所以祖大壽的軍隊都是駐紮在城內。

但是他心裡也在打鼓,他兵力才八千,秦良玉帶兩萬精兵過來,主次不明,確實壓不住。

何況這位女將軍深得皇上器重信賴,這次一定是奉了密旨過來,見面後探探對方的口風就是。

秦良玉秦翼明的兩萬白杆軍已經趕到大淩河城,祖大壽出城迎接,雙方各自寒暄一番。

祖大壽便故意說道:“秦將軍真乃神兵天降,我居然不知道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