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89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喜:“想不到,我們在孝公處停留了三年,我們所在的世界卻僅僅過去三天,果真是秦國先君保佑!”

他們這次去秦國,可不僅僅是給秦孝公送溫暖去了,他們自己也從秦王政處得到了重要的資訊。對於長平的佈防以及趙國國內的局勢,他們瞭如指掌。

在獲得了極為寶貴的情報後,白起有把握以最小的代價拿下贏得此戰的勝利!

白起向嬴稷獻策道:“趙王年輕冒進、急於求成,老將廉頗卻穩紮穩打,他們的脾性並不是那麼相投。如今,我軍提前得知了長平城內的佈防情況。我們完全可以以此為契機,加大廉頗和趙王之間的裂痕,逼得趙王提前換將。”

防守反擊型的廉頗對於白起來說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對手。

白起有把握在正面對決中戰勝廉頗軍,但廉頗若是固守城門避而不出,白起一時之間也拿對方無可奈何,雙方只能僵持下去。

到了最後,這場對決勢必會演變成國力的對決——秦軍畢竟遠道而來,在糧草運輸方面的損耗會比趙軍大上不少。

根據秦王政提供的資訊,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進行到最後,無論對於秦國來說還是對於趙國來說,他們在這場戰爭中所付出的,都遠遠超過了上黨郡本身的價值。

數十萬大軍杵在前線,耽誤了春耕秋收不說,大軍本身還要消耗海量的糧食。這對於秦國和趙國的國力是一種極大的消耗。

咸陽城距離長平約五百公里1,秦國想要保證遠征軍的糧食供給,是一件頗為困難之事。運送糧草的官員在路途中本身就要消耗不少糧食。這一場仗打下來,直接就把秦國的國庫給打空了。

而對於趙國來說,也同樣如此。上黨郡看似距離趙國很近,從趙國運送糧草到上黨郡的難度理應低於秦國,可趙國的農耕水準遠不如秦國2。

秦國有商鞅制定的法律在,有農爵制和軍功爵制,國人重視農耕與征戰。趙國從事其他行業之人甚多,平日裡,這些行業使得趙國的經濟蓬勃發展,可到了與人硬碰硬的時候,錢可不能當飯吃。

如果趙國想要拿著錢去別的國家購買糧食,他們也將面臨和秦國同樣的問題——遙遠的運輸路途中,這些糧食要損耗大半。況且,這一來一去,也要花費不少時間。

而趙國與他國透過貿易得來的糧草,也遠不如秦國直接從大後方調集糧草到前線穩定——其他國家的君王見趙國告急,保不準就會趁火打劫,逼著趙國高價購糧,或是逼著趙國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做出讓步。

正因如此,當趙國發現這場仗繼續打下去對他們來說得不償失的時候,趙孝成王開始在戰與和之間動搖。趙孝成王在與樓昌、虞卿等朝臣們商議之後,甚至派出使者鄭朱前往咸陽,欲與秦國議和。

嬴稷親自接待了鄭朱,給與了鄭朱最高規格的禮遇。但每當鄭朱想要與嬴稷和秦國大臣們商議休戰細節時,嬴稷等人總是顧左右而言他。

和談遲遲沒有進展,但其餘幾國都已經知道了秦趙正在議和之事。嬴稷此舉,等同於斷絕了趙國向其餘幾國求援的希望。3

對於其餘幾國的國君而言,趙國要是一邊與秦國議和,一邊向他們求援,他們恐怕得在心中嘀咕著趙國不會是夥同秦國給他們使絆子吧?

嬴稷這麼做,意思也很明確,他並不想與趙國和談。他一方面用曖昧的態度麻痺趙國使者和趙王,一方面卻在為即將到來的決戰暗自蓄力。

>/>

彼時,秦國已經在長平之戰中付出了太多,僅僅只是從趙國手中奪回上黨郡,已不能彌補秦國的損失。唯有殲滅趙國的有生力量,將趙國徹底踢出爭霸行列,對於嬴稷來說,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勝利。

正因如此,在此後的戰役中,嬴稷採納了范雎的諫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