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父子齊心 (第2/2頁)
不知道你惹了多大的禍?這麼多年的沉穩,怎麼就都沒了?你真是糊塗啊!”
徐弘基現在是真忍著怒氣,而且已經沒了剛才的老成持重,徐天爵也害怕老頭真的打他,急忙說道後面的內容。
“父親先消消氣,對於您所說之事,兒子已經有了應對之法,我大明的常規商稅是按三十稅一來收取,其他各類特殊商稅我就不說了,畢竟有些多,而關稅則分為鈔稅和海關稅”
“其中鈔稅主要設定在長江和運河,對所過船舶載重進行課稅。萬曆初年約計32.5萬兩,今年預計稅額可以達到43.9萬兩,海外貿易發達後我們還可以再增加。”
“還有市舶司徵收的海關稅,現在抽分稅率是十取二,我們可以提升到十取三,除此之外,還有還有引商法、抽餉、加增餉等名目,如此算下來,既能增加國家財政來源又可以促進各地繁榮,而且那些商人也有的賺,相信他們會同意的。”
即便是徐天爵說了這麼多,徐弘基但眉頭依然還是緊皺,畢竟他說的這些方法只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商品,錢越多不一定越好。
畢竟大明可是擁有全世界所生產出來的白銀的二分之一,這可是一筆,龐大的財富而且僅僅是隆慶開關到明朝滅亡這一段時間內,其中海關還有多重限制,如果全面放開其規模無法想象。
所以說明朝廷或許沒錢,但明朝絕對有錢。
“而且最重要的是兒子在禮部右侍郎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中找到幾種新型作物,番麥(玉米)、甘薯、土豆,這些都可以充當糧食,而且他們產量大,存活率高。”
“甘薯,你也知道甘薯。”
“父親也聽說過。”看到徐弘基有些驚訝,徐天爵連忙開口問道。
而事實也果不其然,徐弘基點了點頭,說道:“前福建巡撫金學曾就曾在福建種植,當時福建正逢大旱、五穀歉收,金學曾力排眾議推廣甘薯,結果大獲豐收,閩中饑荒得以緩解,如果你能推廣這些作物,的確能夠增加糧食,尤其是陝西等地. . . . . .。”
徐弘基說著說著就獨自思量起來,此此法要是推行起來,能在民間獲得巨大聲望,
就比如金學曾,當年福建人為感念金學曾之功,將甘薯改名“金薯”,可見其影響之大,如果徐天爵能推廣,恐怕. . . . . .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