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5章 州兵制強晉軍力 (第1/2頁)

加入書籤

晉惠公笑了,他笑得很開心。

他相信,這個改革如果真的順利推行下去,自己將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但一個富家翁,如果沒有足夠的保鏢,那是很危險的。

如同一個人,用透明塑膠袋裝個幾百萬元錢在大街上晃悠,純粹就是告訴人家:

來來來,我這裡有很多錢,而且我就一個人,快來搶來偷啊。

韓原之戰的失敗,讓晉惠公狠下心來必須報仇。

要向秦國報仇,必須要強軍。

但現在晉國上下兩軍,在韓原之戰中已經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強軍哪有這麼容易?

沒關係,有呂省在。

呂省這個人絕對是一個春秋江湖上的怪才,他向晉惠公提出了一項“州兵制”改革。

注意啦,這是一項保證了晉國從此在春秋江湖雄厚軍事實力的基礎性改革!

這種改革,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好好研究。

首先是州兵的概念。

州,並不是杭州的州,也不是九州的州,但有點相近。

它是指城市,後又擴大到定居點。

春秋時期,關於城市的稱謂有邑、都、城等,關於定居點的稱謂有丘、州、郊、遂、虛等等。

於是,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州兵即定居點上的兵。

作州兵的“作”字,即徵兵的意思,也就是說,晉國實施了從定居點上徵兵的制度!

放到現在,很好理解,哪裡有人,只要符合參軍條件就得參軍,因為參軍是一項義務,而且是法定的。

但在春秋時期,對老百姓來講,參軍真的不是什麼義務,而是一項權利,是一項僅僅由貴族階級才擁有的權利。

這個貴族階級,主要的便是士和大夫級別的人,即國人。

也就是說,參軍入伍,當時是一種身份與權利的象徵,並不是你格鬥技能好、身體素質強,你便可以報名參軍。

當兵是不報名的,而是點名的!

被點到的,不是士便是大夫,反正只能是來自都城裡的國人!

那些都城外的農民,住郊外的野人,那是沒有權利參軍的。

再講講當時的戰爭。

春秋江湖少不了戰爭,戰爭也少不了誰被滅了。

但這個被滅,並非是這個諸侯國的領土全部被佔領了,而是僅僅指都城被攻破並佔領了。

所以便會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史料往往會記載哪個國家被滅了,但過了一會兒史料又出現了這個國家的名字。

因為,這個國家的貴族們到了另一個地方建立了一個都城,再建了太廟延續其宗祀,這便算是又重建了這個國家,即復了國。

這便是大周王朝分封制下的一個現象,因為分封的不是一大片國土,而是一個都城,以及都城外多少土地的勢力範圍,僅此而已。

所謂大國百里、中國七十里、小國五十里的說法,其國家大小是受都城大小決定的。

所以,春秋初期的戰爭,幾乎沒有什麼邊境摩擦之說,而是敵人進攻到國家的都城了,才叫被侵略!

國與國之間,甚至沒有邊界線的概念!

但時代不同了。如晉國,經歷多年努力,疆土擴大很多,尤其是滅了很多國家,如虢國、虞國、魏國等等,這些諸侯國原本都有都城的,而且這些都城往往都是相對繁華的。

外敵入侵,尤其是當時晉國所處戎狄地帶,已經不再將入侵點放到晉國的都城絳都了。

晉國還有曲沃、翼城、屈城、浦城等等都是較大城市,戎狄騎兵呼嘯而來,隨便哪個城市都可以去搶掠。

隨著經濟發展,甚至連城市都不需要去,去一些規模較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