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3章 火箭回收的第一次實驗 (第1/3頁)

加入書籤

新的網路資料儲存結構,傳輸演算法使得衛星組網,形成一個比使用海底光纖聯絡起來的因特網還要高效的衛星網路。

不光傳輸的資料量可以比因特網更大,而且更快,更安全。

當然嚴格來說,物理手段破壞海底光纖比破壞衛星要難,但是即使有人敢冒著侵犯國家主權的方式打掉李星的衛星。

他也可以再發射衛星上去,少個幾顆幾十顆衛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除非一次性把李星的幾萬顆衛星全打下來。

但是這種行為和直接宣戰沒有區別。

當衛星組網完成,全世界在任何地方,都只需要聯網裝置登陸衛星網路系統,輸入自己的賬號密碼,就能使用。

不再有訊號基站的約束,即使因為風浪迷失在太平洋,也能連上衛星網路從而發出求救資訊。

這個帶來的結果可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收上軌道租金有價值多了。

而且國家也需要,特別有意反抗老美的霸權體系的國家,不但意味著這些國家擺脫監控,而且再也不怕老美關這些國家的根伺服器了。

李星在宣告自己的星辰航天要組建衛星網路後,就會把新型網路資料儲存結構,壓縮傳輸演算法開源。

這會帶來新的網路革命,以前受制於網路傳輸資料量不夠大,不夠快,不夠準確的商業想象都可能落地。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高質量的流媒體,大資料和物聯網,雲端計算和邊緣計算,新型的社交平臺,大型的線上教育平臺,新型遊戲開發等等。

總之一旦李星開源,到時候就會有人意識到,李星所說的衛星網路擁有巨大的價值。

李星來到基地後的第三天,星辰航天第一枚實驗性火箭發射。

李星和李青青在會議室裡,看他們緊張兮兮地忙碌,這種實驗沒有媒體,甚至星辰航天也沒對外公告。

當然發射到天上,如果炸了,變成煙花,附近的人應該還是能看到,引起輿情討論後,星辰航天再發公告。

李星被李嘉奕薅羊毛,拿錢出來組建的這個星辰航天是他最感興趣的事情之一。

所以他心甘情願地掏錢,正因為他掏錢爽快,李嘉奕關係也夠硬,硬生生一年不到,這個基因裡,骨子裡,血液裡都是國家隊的公司就組建完成。

短短歷時11個月後,第一次正式的火箭發射實驗就要舉行。

不光李星心潮澎湃,在國家隊受限於資金,總是省吃儉用,專案進展速度說快不快,說慢不慢的科研人員們也心潮澎湃。

李星這種模式讓這些本來是租借過來,以後要還給國家隊兩大航天巨頭的人也開始考慮留下來,國家隊這次算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發射控制中心裡,氣氛緊張但充滿期待。

李星站在監控臺前,目光緊緊鎖定在大螢幕上,螢幕裡顯示著火箭的各項資料和實時狀態。

李星其實不緊張,他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不可能一次性成功,這次幾個主要驗證的東西成功就行。

“準備狀態正常,所有系統已進入待命模式。”,楊總師的聲音透過通訊系統傳來,清晰而堅定。

這是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後,星辰航天第一次進行火箭回收實驗,大家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團隊成員們忙碌而高效,互相交流著,進行最後的技術確認和流程演練,他們在國家隊都已經經歷過這點小場面。

李星深吸了一口氣,努力提振士氣。“同志們,這只是一次重要的實驗!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要感謝你們的努力!”

年僅21歲的李星喊他們同志們顯得有些輕佻,但是一時間他也沒想到更好的稱呼,這一群志同道合,奮戰在一線為祖國航天事業添磚加瓦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