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是前因 (第1/2頁)
大周朝十九年,工部尚書甘哲思因連續幾月下雨,造成黃河流域水災嚴重,流民失所,傷亡慘重。而遭到眾多官員的上折彈劾,雖已查明,整個治理黃河工程無瀆職貪汙行為。但如此天災,景帝大為震怒,下旨工部尚書停職一個月,黃河受災沿線的太守罰俸一年。
景帝的處罰,甘大人是心服的,自己一介書生寒窗苦讀,出人頭地。老百姓卻顆粒無收、家破人亡,他心裡是不安的,有百姓的。然而朝堂上的風雲詭異,政敵參奏的摺子、皇上要平息天災後的人怨,甘哲思還是被拿下。這頂重罪帽子扣下來,不查清楚得以陳冤:重則砍頭,輕則丟職罷官。這樣的苦果實在是既心痛又後怕,一想到自己深陷泥潭,全家也是會遭牽連,不禁冷汗淋漓,憂心忡忡。在停職期間,反覆思考,終於踏出書房門去找自己的妻子商量。 妻宣榮郡主周氏,景帝堂兄宸王之女,宸王早年頗有戰功,後逐漸交出兵權,過富貴閒雲不問政事的生活。
在聽到丈夫的想法後,宣榮郡主掩面而泣,悲傷難抑。家遭大難,不然叫她是如何捨得自己的一雙兒女離開自己身邊獨自生活。是的,甘大人要把小兒子小女兒送到外地去,遠離京城避難保命。 宣榮郡主是皇家之人,見過宮廷朝廷的跌宕起伏。帝王之家的政治敏銳是與生俱來的。見自己的夫君決心已定,也想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的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與丈夫商定之後,回到自己的孃家宸王府,與自己的父王商議此事。宸王聽到女兒的陳述之後,長久的沉默。後遞給了宣榮郡主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蜀地”。
原來宸王年輕輕的時候與西邊的蒙古交戰時,曾身受重傷,昏迷多日。回程經過蜀地的時候,一位頗通醫理的年青師傅給他紮了七日針,他得以痊癒。“既然要遠離是非之地,就送離京城遠遠的。”宸王說著,“本王即刻書信一封給蜀地師傅,你們讓柳滔和芙錦去朝雲山跟君山師傅生活。”
落腳之地安排好之後,甘大人和宣榮郡主想著給兄妹倆帶些陪侍的人:丫頭,嬤嬤,和書童。沒有雙親的陪伴,好歹也有個知心的人陪著,不至於孤單無助。至於學業、女紅、禮儀等大些再議。家逢大難、骨肉分離。宣榮郡主不住的心酸苦楚。孩子都還小,生生離別,哪個母親受得了。宣榮郡主放生大哭,甘大人聞訊只好強壓著心中的酸楚,轉身勸慰夫人:“君山師父文武雙全、醫術精湛、品德高尚,錦兒和裕兒能拜他為師,是我們孩兒的幸運。這樣的一個世外高人撫育我們的兒女,我們開心來不及呢,哪有比他們性命、前途重要的。將來他們懸壺濟世,報國報民,也是一番大事業,我們也會心有所慰。再說,我們不是還有絮兒在身邊嗎?”
宣榮郡主聽著夫君如是說,想著夫君心裡的牽掛和擔心不比她這個做母親的少,眼下生死、前途未卜。還要反過來安慰她。便擁抱著夫君,彼此安慰著彼此。
甘柳絮,甘芙錦大哥,彼時10歲,性格沉穩。有其父親甘大人的玉樹臨風、聰明好學。又有母親的沉穩多思,柔韌不拔。相比甘芙錦二哥,柳絮老練成熟多了。到底是10歲的孩子,弟弟妹妹離家遠赴蜀地避難,雖沒有母親的哭哭啼啼,心中亦是不好受,不捨得。縱使父母大人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弟弟妹妹,心中亦是不捨。10歲了,也知道家逢大難,眼下沒有什麼比保住性命最重要的。
甘柳滔,甘夫錦二哥,彼時8歲。一聽說要離開京城,別提多開心。恨不得立馬插上翅膀飛到蜀地,開始他那自由自在、好遠離父親母親大人天天盯著他學習、練功的生活。可能小的緣故,想不到那麼深的傷感和離別。更多的是興奮,如脫韁的野馬。再說也不孤單,還有妹妹陪著。
甘芙錦,甘大人與宣榮郡主嫡女,彼時6歲。懵懵懂懂的,剛識字啟蒙中。聽從父母安排,要遠離父母身邊去往外地。對外地沒有多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