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6章 馬三保回來 (第1/2頁)

加入書籤

官員選拔的基調定下之後,再次在整個大明掀起了軒然巨波。

這也是可不是那麼好辦的。

但如果是朱元璋和朱雄英一起辦的話,那就沒什麼壓力。

最開始的時候官員的選拔制度是舉薦。

就是當官的之間,互相推薦,推薦一些人說他有能力皇帝就叫過來用一下。

這樣的一個情況,導致官員啊一直都是那個上流集體的,那些貴族的人在當。

也就是世家大族。

直到後來有了科舉,寒門弟子也能夠透過讀書,去當官了。

這就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於官員領域的絕對掌控。讓王朝制度和天下治理變得更好了一些。

隨著時間呀,這科舉制度暴露出的問題就越來越大。

導致天下的讀書人成了一個群體,所有人以讀書當官為目的。

搞得好像你讀書只是為了當官的。

其他的目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這條路越走越歪。

以至於後面的那些文人們,不僅認為讀書就是為了當官,還認為讀書為了當官,為名和利。

所以讀書一開始,就是為了名和利,當官只是必走的一條路。

那些先賢聖人們也絕對沒想過會發展成這樣。

這是一種畸形的發展。

成了他們當官的一個手段。

可天下的讀書人那麼多,可能當官的是萬里挑一,那剩下的讀書人起到了什麼作用呢?一輩子就讀個書,什麼也不做?

他們豈不是害了他們自己嗎。

明明學問是好的,可非要去爭那很難爭取到的官位,依舊繼續讀死書,一輩子浪費在讀書上面,一事無成,這又有什麼意義?

先賢聖人們希望後世人透過讀書,學會道理,學會做人,然後這樣一個有能力,懂道理,有品德的人才。

能夠去在這個社會上起到作用。

可後世的那些讀書人,卻根本忘記了這樣的初心,只想著做官,可謂是捨本琢末。

而現在朱雄英就要把這些給改正過來,有能力的人,有品德的人,有學問的人,透過考公就能夠從最基層做起。

能力好就能層層上升,能力不好就層層下降,實在太差就直接剔除。

這樣的一套系統啊,只要監管得力,便一定能夠好好執行,真正的對百姓有用,對社會有用。

所以朱雄英就對朱元璋說:

“天下人還是要讀書的,教育不能失去。咱們大明有了錢以後啊,就要在各地修建免費的學堂,供孩子們學習基礎的知識。

知識是要學的,只不過透過科舉,讓很多人的知識是學偏了的。而且知識也不光是四書五經,不光是聖人的那些理論。

還包括整個天底下所有的東西,任何事情,任何東西,任何道理都是一門知識,都可以去無限的探索,都能夠對所有人有好處。”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

“這一點咱認同,就好比太孫你,你腦子裡裝的知識就很多。比如你弄出了水泥、花露水、改良了火槍火炮,這些是不是都可以理解為,是因為你掌握了一些知識?”

朱雄英笑著點頭說:

“爺爺還真是一點就通,沒錯,這些就是知識,這些啊未必在之前的先賢聖人的書本中,有記載,都是需要去探索的。

當然探索也是需要基礎知識,所以咱們朝廷要負責對百姓的基礎知識教育負責,然後那些得到基礎教育的孩子們,就會有更開闊的思維。去發現、創造許多知識出來。”

朱元璋不住的點頭:

“咱大孫這腦子這格局,絕對是咱見過空前絕後的大的。你這樣的思維和想法,咱從未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