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敖倉要塞現戰機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小標題:關中一波將平一波又起,關外敖倉現戰機

在呂釋之絕對突圍棄城時,城外的楚軍之中也是面臨著抉擇。

一將提出反對繼續攻城的建議,“大王,西楚兵力多在淮南、滎陽,強攻傷亡太大,不如困之,待其糧草耗盡,必然出城,彼時西楚鐵騎必可踏破漢兵膽。”

項籍(子羽)親率楚軍攻下邑,由於可調的兵力有限,攻下邑的兵力不多,不過萬餘人。

可項籍何許人也,軍中萬人敵,一萬的人馬在他的手裡十萬兵馬,那回救彭城的三萬精銳曾經被他用出三十萬大軍的氣魄。

數十萬兵馬,一在滎陽戰漢,一在淮南戰九江國。

不知是丁復的樓煩兵很勇猛,時不時的騷擾楚軍,使其不能全力攻城,還是楚軍有所顧慮,未能立刻攻克下邑。

提出不攻城而採取困敵之策的將領生的是容貌平平,擱在人堆中,根本難以覺察出他的不凡,可如果看他那雙眼眸,便知此人非常人。

那雙眼眸似藏劍刃,有股狠勁,有股不服的戰意,這個人就是反秦的老骨幹,曾為陳勝麾下的召平。

後來跟從項羽北伐西征,是為勇將。

召平見自己的本部人馬在此攻下邑時傷亡慘重,一是心中不忍,這個亂世誰都知道軍權的重要性。

一旦手下沒有兵馬,一是沒有封侯拜相的資本,而是沒有可以守住財富的力量。

不忍自己的老本被打光,二是下邑的城防的確很嚴密,很難打下,尤其是那個丁復。

在項羽的威猛下,丁復還是敢時不時出戰,召平縱使將其攔住,還是被其突圍。

召平認為不應再強攻,而是困城,將城內的漢軍困死。

這一建議立刻造到西楚大司馬曹咎的反對,“龍且、項聲戰淮南,鍾離昧、恆楚戰滎陽,勝負未分,對峙而疲戰,大王不可挫傷楚軍銳氣,當一鼓作氣拿下豐邑,以震軍威。”

項莊也贊成曹咎的建議,必須要攻克下邑,以壯軍威,掃除彭城附近勢在必得。

由於兵力薄弱,完全違反十則圍之的兵法原理,項羽和諸將商榷是強行拿下下邑,還是困死。

與此同時,劉邦弔唁王陵母而回,拿下廢丘城後,關中大定,他準備進行論功行賞。

劉邦於是著急蕭何、張良、劉交、周苛、盧綰等文臣智囊對此次下廢丘進行論功行賞的討論。

沒有讓諸將參加,重點放在韓信、曹參等將的職位上。

七月的酷熱越加襲人,比之更襲人心的是劉邦東出的心,在商議論功行賞之後,沒有來得及封賞,就召開新的會議。

劉邦想再次東出至滎陽,與楚軍對峙,甚至再向東打過去,軍中反對的聲音逐漸變多。

韓信的建議是先掃除側背的危險,“大王,與項羽東爭天下,河東之患不可不除。”

劉邦也知道西魏的反漢,著實危險,“諸公以為如何,暢所欲言。”

曹參同意韓信的建議,“當東渡河水,伐之。”

樊噲嘿嘿一笑,“然也,漢軍下廢丘,徹底滅雍,士氣高漲,可伐之。”

提出反對的卻是張蒼,他分析道,“西魏得楚軍相助,且早有防備,下之不易,不如先出使規勸,曉之以利,動之以情,如不能下,再伐之,可彰顯漢王之仁。”

這話說到劉邦的心坎裡,“諸公所言皆有道理,可先禮後兵,亦為動員全部關中兵力伐魏做準備。”

關中在對西魏的策略進行著緊張而熱烈的研討,關外的戰場更是激烈萬分。

滎陽一帶,有三大戰場,一為滎陽南的京索之間,一為滎陽之東,還有一個就是敖倉。

此時敖倉外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打掃戰場,每次打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