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九十一章 韓信腦海裡的架構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小標題:軍法不申,令不通,九敗一勝

因為一執行將牽扯到全軍,牽涉到很多諸將的利益,尤其很多既得利益就會被剝奪。

劉邦一看韓信的軍法建制等同於一場變革,便暫擱一旁,如今韓信再次提出,劉邦便問諸將,“諸將以為如何?”

軍法體制的變革,牽涉的很廣,也不是特別容易執行,尤其現在諸將漸漸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很多老兵組成的小團體裡很難執行,這點劉邦很清楚。

軍中抱團的太多,韓信軍法等於重新打散他們,進行重聚,這不是一般的難,甚至會牽涉到流血,劉邦必須徵求一下諸將的意見。

韓信一言申軍法,立刻大殿上一片喧譁,甚至激動的臉紅脖子粗。

有略知一二的人,那眼神裡透著絲絲縷縷的怒意,幹什麼,要堵老子的財路,好個胯下之辱的小子。

牽涉到自己的利益,心裡的辱罵自然毫不客氣。

諸將紛紛表示,此刻楚軍西來甚急,一旦碭地的楚軍聚集在一起,滎陽危在旦夕,當務之急乃佈防,怎麼提到申軍法,諸將多不願意,認為韓信是本末倒置。

可週勃、灌嬰、曹參等重量級戰將沒有說話,沒有出現阻止,故而多言當務之急,不言軍法之事。

面對群舌,韓信絲毫不懼,舌戰群將,“軍法不申,令行不通,雖戰卻九敗一勝,何以敗楚爭天下?”

接下來韓信將彭城大敗的原因進行分析,並非防禦不夠,也非防禦兵力分散,這只是次要原因。

除去諸侯聯軍指揮不調,不能嚴密配合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軍紀不明,士不能死戰,將不知所措,楚之悍勇蒙漢之眼。

數十萬漢軍本該拒楚於外,卻敗於數萬楚軍何也,楚雖數萬卻為精銳,卻上令下效,如臂驅使,乃一配合密切的整體。

漢軍雖多,卻前不知後,後不應前,左不懂右,右不解左,如此豈能不敗。

韓信一席話,諸將無言以對,劉邦又詢問周勃、灌嬰、曹參等麒麟將,徵求他們的意見,倒是出乎意料,皆支援申軍法。

劉邦道,“既如此,此刻起,以大將軍之言,重申軍法;右司馬陳胥聽令。”

陳胥立刻出列,拜禮靜侯劉邦之令,劉邦道,“大將軍申軍法,如有疑難,若助之,再行回報於盧太尉或寡人。”

陳胥領諾命退下,暫且不提,劉邦道,“申軍法勢在必行,然子房之策略,大將軍可急落實乎?”

韓通道,“成信侯之策,側翼迂迴包抄,敵後襲擾疲敵,皆有賴於漢需一支強悍鐵騎,需組建一支郎中騎兵。如此即可於楚後方協助彭越斷其糧草,又可襲擾西楚重鎮魯地,繞楚後方大本營;而正面堅守,除滎陽加固防禦,重在敖倉重鎮,需有一悍勇別將坐鎮,可保糧草輜重無憂;迂迴包抄在於以魏為根,連趙、燕、齊,從從側翼包抄楚都彭城……”

一番番言語立刻讓劉邦眼眸發亮,一掃楚強漢弱的陰霾。

如果說張良指明前進的方向,那麼韓信則是道出前往目的地的方法,走水路還是走陸路,用何工具,是韓信在一步步制定。

說到這裡,劉邦立刻命盧綰將天下三十六郡圖拿來,令韓信可以更加直觀的道出反擊大戰術。

按照韓信的已經勾勒出的軍事戰略戰術,再結合張良的策略,總結成三個方面。

首先正面戰場,以滎陽為中心,修築甬道,取糧於敖倉,構建防禦體系,牽制楚軍主力。

同時在廣武、成皋駐軍,共同拱衛滎陽,尤其是廣武,既可以作為滎陽的北面屏障,又可以與敖倉互為犄角。

敖倉乃這場戰役可以持久戰的關鍵所在,韓信認為敖倉的堅守需要一支略微獨立之軍,以及一個能夠運籌帷幄的戰將為統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