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八十五章 君子報仇十年晚否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邦覺得有些道理,沒有猶豫,又命靳歙引兵悄然靠近。

張耳率兵至陽武,立刻遣人將檄文傳進城內,城門倒還真的開啟,吊橋放下,只是迎接張耳的乃八千楚軍。

陽武守將破口大罵,“楚霸王封若為王,不知圖恩,卻意圖反叛,何為……”

先前還只是說張耳不知感恩,後來就開始怒罵,各種辱罵上身,張耳怒而戰。

張耳兵馬本身的兵馬沒對方多,且是怒而戰,結果可想而知。被人辱罵,或者對方壓根不給解釋,不順自己之意,往往會生氣。

張耳並非一個愛生氣之人,但他遭遇滅國之後心情本來就憋屈,不順,尤其有人再以滅國來說張耳報應之類,那一般是無法容忍的。

既然不肯響應檄文所指,那就不用再客氣,立刻命麾下的趙午去戰。

趙午不善戰,特命騎將田叔首戰,雖作戰勇猛,奈何兵力懸殊,趙午指揮不當而戰敗。

陽武守將見恆山軍敗,便欲乘勝追擊活捉張耳,給侵楚的漢軍一個當頭一棒,讓漢軍明白他們就算還定三秦,與楚,與強楚還是有著很的差距。

張耳見兵敗,面子上掛不住,命貫高令剩餘兵馬從背後夾擊楚軍,貫高勸張耳勿生氣,勝敗乃兵家常事,恆山兵寡,不如向漢王再增些兵,再戰不遲。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是貫高給的建議,張耳卻不能再等,或者說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漢王。

向陽武傳檄文,看著是以禮交涉,實則是首戰之功的機會。

縱是數百之功,往往首戰之功往往容易被人記住,更容易得到獎賞,後來者不過是錦上添花,是無法獲得重視。

可首戰之敗亦容易被人記住,張耳不願這次首戰就這麼放棄,命貫高拼戰,務必將陽城守將困住。

一步錯,步步錯。

貫高擁有治世之能可為相國,可惜沒有將才之能,或者恆山國不會那麼快被陳餘打垮。

貫高只好命步將孟舒向楚軍殺伐,孟舒雖有將才但士氣不在,縱有高超的指揮藝術,只能勉強維持不敗。

楚漢僵持,陽武守將感到吃驚,即將潰敗之際居然能夠及時穩住,還真是超出想象,有兩下子,只好準備動用鎮守陽武的鐵騎。

這五百鐵騎乃為鎮守邊界的一支奇兵,不僅裝備齊全,還是精挑細選的能戰武者。

精通武藝者以一打十輕輕鬆鬆,如果再配合一些比較厲害的陣法操練,那麼五百人可以發揮出五千人的威力。

此五百人精銳鐵騎曾經在梁地大亂時重挫過彭越,基於人數少,只能採取敵進吾退,敵退吾進的手法,避實擊虛,運用運動戰和高超的武藝,剿滅有生力量,使得彭越被打得只能幹怒火而無濟於事,眼看隊伍一點點減弱。

久病成良醫,這五百人的打法很快被彭越發現其奧秘以及可怕之處,於是學習其戰術,最後在梁地不僅站住腳,還將秦軍打的到處逃,就連後來項羽遣蕭公角來剿滅彭越,反而被打的大敗。

此五百人曾為秦兵,在反秦趨勢銳不可當時,他們本身又非秦人,便投城,成為楚軍,就是如今陽武守將非常看重的五百鐵騎。

五百鐵騎的衝出,直接傷到張耳的自尊,他難以置信,“五百騎,僅僅五百騎?”

怎麼可能,五百騎就把五千恆山軍打的潰散。

“大王,損失太大,當向漢王請兵再戰。”

趙午和貫高皆是如此來勸,勸首戰不利也非張耳之過。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勿爭一時。

二人最後規勸的落腳點還是這一句。

可張耳太渴望成功,渴望曾經為王的滋味,如今他是亡國之君,有劉邦的庇護,諸將相對他畢恭畢敬,可他從別人的眼神裡看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