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一十章 彭城大戰五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小標題:還有什麼可依靠

起初號召各路諸侯的理由不太充分,總是偽裝的再好,別人也知道漢王欲與楚霸王爭天下,得天下的主宰權。

讓諸侯甘願從漢擊楚,擊楚之後有什麼好處這就很難拿捏。

沒有一個非做不可的理由,那麼利益就很重要,如何讓各路諸侯王甘願從漢擊楚,那麼擊楚的好處如何分,就至關重要。

故而在渡臨晉,欲令西魏王豹從漢,便以協助其拿回梁地為利益交換,當初劉邦初出關,降下河南王時理由就很簡單,日後漢與楚必有一戰,河南之地乃翹板,如從漢共享伐楚之利,如不從,即刻攻打滅之。

沒有多餘的迴旋餘地,河南王自知不敵漢軍,又為河南國民著想,選擇從漢。

只有殷王司馬卬在劉邦二出關時選擇不從,故而攻擊而俘虜司馬卬,強行將殷兵併入漢軍中。

直到劉邦由殷地入洛陽,遇到董公,這才擁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一個諸侯不太容易拒絕的理由。

至此,劉邦不用再調兵到各地去一個個威逼利用拉入陣營內,一卷檄文便抵數十萬大軍將各地諸侯收入陣營內,不僅使得西魏豹親自將兵從,各路諸侯更增發兵。

既然只是討伐項羽之罪,那麼下彭城後該當如何,張良一時間看不清後面的局勢。

或許劉邦心中已經清晰的結果,張良如此想著回到漢營。

彭城外篝火如星辰般散落在周圍,如同眾星捧月般。

漢營內,一處中軍大帳上映著數道人影,光影舞動,晚風吹動,彷彿有一股股殺氣自帳內溢位。

酈食其有些失落的向劉邦回報入城後的情況,雖然掌握彭城守衛軍的柱國項它沒有給予明顯的投誠的訊號,但酈食其還是敏銳的查出城內目前三方勢力的各自態度。

令尹項伯傾向於不戰,懸殊太大,堅守無益;上柱國陳嬰主張堅守以待項羽歸,認為當年趙國面對王離、章邯四十萬大軍,鉅鹿尚能堅守,滅秦之強楚何懼漢也。

酈食其言至於此時,劉邦豪邁道,“寡人舉義兵伐楚,彭城之戰豈非鉅鹿之戰,堅守以待諸侯來援,如今各路諸侯王皆伐楚,堅守無援,項羽可調之兵有幾何;秦雖強,卻有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豈可同日而語……”

柱國項它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今日之危不亞於趙國之鉅鹿,所能依靠的兵力極其有限,北面有齊國,現在西面有諸侯聯軍,所能依靠的只有項王破齊而歸,沒有任何同盟。

曾經由楚分封的王,曾經看似的盟友一個個皆倒向漢,還能依靠什麼。

漢軍的威力項它已經親臨前線感受過,雖然說龍且戰敗一部分原因在於兵力少,但如果真的兵力相當,龍且一定可以戰勝漢將曹參嗎,項它心裡沒底。

龍且和黥布相比,項它還是傾向於黥布的將兵能力,甚是認為項聲逐漸表現出來的將兵能力可與之並列。

打不過,投降獻城又不甘,也覺得對不起項羽。

聽完酈食其的彙報後,劉邦道,“既如此,翌日晨,發起進攻,寡人不願彭城遭受戰火,無奈賊臣不醒……”

劉邦依舊保持統一的口號,放殺義帝的賊名不能放過。

任何一個機會,劉邦都不願錯過,昔日的羞辱,昔日的忍辱皆為今日,如今師出有名,自當大作文章。

省事省力之事,自當多做。

此夜註定無眠,項伯無眠,因為張良的報恩之言,項它無眠,因為不知道彭城何時遭到夜襲,必須打起精神。

項莊更無眠,他每時每刻都在計算著城上每個地方需要部署多少兵力,放多少滾木礌石,思考如何能將現有兵力發揮到極致,如同他的劍術一樣。

攻其不得不防,而自己不用再防,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