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侯公肩負使命入楚營 楚霸王身言楚河漢界 (第1/3頁)

加入書籤

小標題:侯公舌拒楚臣之思,霸王身言楚河漢界

和解之後,至少數十年會有一段的太平日子,或許在有生之年不會再開戰。

下一次慘烈的爭奪戰,極有可能是在後繼之君上展開,既然如此,那麼此刻為下一任君主留個好基礎就顯得很重要。

甚至會決定未來真正的霸主,如同當年的秦國一樣,如果沒有歷代先君留下的基礎,贏政也難以厚積薄發。

項羽不得不考慮三個方面,首要的自然是版圖,寫在史書裡的版圖,是一國根本,其次是可以轄制的地方,這個是隱實力,

雖未在國書上留一筆,但卻是真正稱霸的條件,換句話說就是外交強不強的問題。

能夠讓自己信任的或者聯姻的人去控制那一片片區域,未來聯合攻漢(將漢當成第一對手)也更有把握;最後是人才問題,一個王國的強盛在於人才,

而出人才的地方多在中原大地,也就是曾經的齊、魏、韓、趙這些地方。

齊地有韓信在,項羽不會再涉足,故魏的地盤,一個是河東,這裡已經被漢化,想控制不可能,還有一個就是梁地,

目前只有彭越在折騰,如果按照鴻溝條約,這裡也將是楚的地方,也不必擔心。

那麼唯有趙地包括河內一帶,這個地方的確可以爭取一下。

當初讓陳平率魏王咎的門客去攻下司馬卬的殷國(地盤是河內),就是看中這塊區域的重要性,而且那裡也產不少人才。

一個國家有多少人才,短時間看不出什麼,可幾代過後,就越加明顯,故而項羽也在考慮不碰河東、河南的情況下,和漢分一下河內。

項羽沒有隱瞞所想,吐出心中所思,項冠響應最激烈,然後是季布、靈常,而作為項羽目前唯一的叔父項伯則是默默的傾聽。

項伯最後總結道,“可以嘗試,如未能如願,需爭取到賠償,也讓漢王少插足淮南事宜,如此有淮水以南的地帶,西楚就可以毫無顧慮向南發展。”

很快和侯公的第二記的談判開始,項羽作為霸王沒有開口要求什麼,一直維持著霸王的威嚴。

靈常作為令尹代表項羽發話,“項王分封諸候王,意,在諸王共治,百家爭鳴之盛世,無奈生戰火,河內之地如不能暫歸還司馬氏,願與漢共維其秩,待尋司馬卬之後立之。”

此言一出,鄭忠臉色一白,但隨即恢復如初,他畢竟一直跟著劉邦,知道隱藏自己情緒的重要性。

可楚趁機欲佔河內,此地北可接趙地,西可入河東。

如果能分得河內一片區域,未來由此入河東將會事半功倍,這個意圖太明顯,鄭忠第一時間意會到楚之意,故而才臉色一白。

正欲開口說幾句,卻聽侯公氣定神閒道,“秦末天下雲集響應,諸侯紛紛自立,暴秦之下疆土無主,有能者得之,項王治下何嘗不是他國之土?漢損兵折將,勞民轉運,得尺寸之地,可曾聽聞不勞而獲之理?”

侯公的話毫不客氣,意思是現在漢強,弱楚趁和解之際就想空手套白狼,門都沒有。

前面說項王所坐擁之地亦是他國之土,這讓靈常一愣,臉色一陣陣紅,不知道是被噎著,還是別的原因,不過靈常沒有讓氣氛尷尬至此,而是繼續下一條,“此乃其一,留待稍後商談。”

“不必商談,此事不在商榷範圍。”侯公直接回絕這條提議。

意思是鴻溝以東已經是漢做出的最大的讓步,最誠意的讓步,否則項羽只能另選都城,彭城別想回去。

即便項羽將兵能力出眾,一旦向回撤,漢從後夾擊,韓信再從北面進攻,那麼楚軍極有可能會被困死在彭城附近。

彭城將成為楚群臣諸將可望不可及的地方。

河水之北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