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二十五章 卵欲擊石 (第1/2頁)

加入書籤

右校尉道,“漢軍欲繞道而走,未有攻城之勢。”

守將站起,發現漢國大軍並未向城池圍攏而來,反而分兵,一支沿著少水向東而去,大部分開始渡水向北而去。

野王守將不太相信……這是什麼情況,他有些發懵。

左校尉喃喃自語,“莫非漢軍未將野王城看在眼裡。”

“休得胡言,還不速速向朝歌彙報。”野王守將看著左校尉怒道。

左校尉有點發愣,“吾。”

“正是。”

“吾一人?”

“難道要本將陪著去。”

“末將不敢。”

“還不速去。”

如此重要軍情自當要派遣軍侯以上的將前往。

左校尉一溜煙向城外奔去,專走小路,不敢走大道。

看著左校尉離開後,野王守將這才仔細向城外望去,發現漢軍的確渡河而去,並沒有對野王城有進攻之意,遠遠望去,可見渡河後的漢軍再次分兵,分出一支沿著少水(又名沁水)北岸向東而去。

看到這一幕,野王城守將心中一驚。

莫非漢軍欲對野王、懷縣、武德同時進攻,不怕被殷軍各個擊破?

右校尉那眼眸中忽然寒光一閃,“將軍,漢軍已分兵,留在城外之兵寡弱,可迅擊之。”

野王守將那眼珠子滴溜溜直轉,他沒有立刻回應。

主動出擊,能否戰勝,他沒有把握,而且殷王一直在告訴他們要防著西魏兵。

河內本乃魏地,魏豹定有心收失地,天下風雲再起,不得不防。

防魏兵,卻從未想過抵禦漢軍,總覺得漢軍距離他們還算遙遠。

漢軍還定三秦,其戰力不弱,聽聞章邯皆成困獸之鬥,故而守將心中頗有顧慮。

右校尉道,“將軍,城外不過四五千兵馬,末將引兵可與之戰。”

野王城外,綠菌之上紅色的漢軍沒有將野王城池圍困起來,而是靜靜的待在城外,如同狼與獵物在對峙。

僥倖,人任何時候總是會有僥倖心理,野王守將見漢軍大部分渡河而去,認為城外不足為慮,於是他同意右校尉選擇薄暮時期突襲,欲在晚飯時突然襲擊。

城外的殘陽終於下山,薄暮降臨。

“戚都尉,為何還不進攻?”

說話的人是身材魁偉之人,曾為秦弩將,正是如今的漢都尉秦同,率領弓弩兵在曹參麾下聽令。

此次曹參命其與都尉戚鰓相配合,共同制衡野王城。

野王城有兵馬萬餘人駐守,足見殷王對此要塞的重視度。

面對數十萬漢軍,野王城守將自然不敢造次,甚至準備獻城保命,不然野王城軍民齊送死,有違司馬卬以仁孝治國的理念。

可此刻城外只剩下四五千漢軍留在這裡,自然會心生輕視。

這點秦同心知故而他主張立刻發起進攻,先下手為強,將駐紮在城外的殷軍消滅一部分。

戚鰓則道,“曹將軍命吾等只守不攻,只需能拖住此城之軍即可。”

秦同點頭,但還是有著自己的看法,“殷軍如進攻漢軍,吾軍兵力較弱,難免會被動。”

在漢軍進入河內後,曹參立刻發出作戰部署,命秦同、戚鰓二人配合者牽制野王城,杜得臣、室中同直奔懷縣,魏選、毛澤則在渡少水後奔撲武德。

三支分兵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拖住此三處的殷兵,無需強行攻城。

攻城非不得已而為之,攻城較難,損失比較大,而且需要的兵力亦較多。

兵法常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雖然兵法需要與時俱進,不必一定要五倍才攻之,但至少兵力要在三倍左右。

五則攻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