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魯王 (第1/2頁)
自古山東之地又被稱為齊魯大地,齊和魯這兩個周代國家深刻的影響著整個山東大地,但自漢代以來,在一千餘年的歷史中,曲阜這個地方便是歷代魯王的行在之所,二十餘朝歷代魯王府都設在這孔聖人的老家之中。
在大明初建,天下剛剛太平之際,明太祖朱元璋便將自己的兒子們全都分封了出去。除了幾眾所周知的幾大塞王控制邊軍之外,像兗州這一溝通南北的戰略要地當然也被朱由校分封了自己的兒子來鎮守。因此明代的魯王府並不是在曲阜,而是在兗州這個戰略要地。
至此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朱檀一脈便在這齊魯大地紮下根來,並且魯王一脈也是少數從明初到明未貫徹整個明代歷史的藩王。當年崇禎吊死煤山之後,曾經最有希望再造華夏的魯監國朱以海,便是最後一位魯王,也是現任魯王的侄子。
魯王府現在當家人那乃是第八代魯王朱壽鋐。如今的朱宏鋐已經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了,頭上早已經長滿了蒼蒼銀髮。可雖然貴為親王,但朱壽鋐的處境確實非常的不好,相比於他父親,他這輩子確實平庸了不少,自己不少妻妾,卻連一個子嗣都沒有。按照大明的傳統自己一旦沒了,自己的位置將要被自己的九弟朱壽鏞繼承,而自己的那個弟弟也是毫不掩飾自己對王位的渴望。
自從兗州大震以來,朱壽鋐雖然是久不關心地方事務,一直沉溺於王府享樂之中,但看到地方慘狀自己還是主動的施粥救災。
此刻魯王府中,朱壽鋐正躺在院子中的躺椅上,閒怡的曬著太陽。
“王爺,最近咱們兗州又開了不少流民,這災荒的規模像是不斷擴大了。”
朱壽鋐旁邊,身著五品官服的魯王長史正恭恭敬敬的對著魯王說
魯王聽到這也是眯了眯眼,並沒有起來。這一切與他並沒有什麼關係,自己也只是敷衍的回了一句。
“唉,這趙彥和兗州知府在搞什麼。賑災賑災,不賑怎麼救災。”
“朝廷的糧食怕是被人吞了,王爺,那咱們那,救還是不救?”
聽到這魯王終於是起來了,對這長史厲聲說道
“本王是大明朝的魯王,這兗州百姓可都是本王封國的子民啊!幹嘛不救,咱們在拿出一部分糧食出來吧。你也去知府那看看,怎麼回事。本王告訴你,本王早就聽說朝廷的欽差下來了。這時候更要表現表現自己。”
邊說魯王邊走到院中的兩口種滿荷花的大缸面前,多多小荷已經舒展身姿,下面一隻只金魚正在肆意的遊動。
“本王在這兗州一輩子了,真想去外面看看啊!”
大明的藩王政策對這些生活富足的親王來說,就像是一場牢籠一樣。而這位魯王一直以來也是比較摳的一個人,這次之所以能給這麼大善心施粥救濟百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代王因為邊境馬市,可是獲得了自由行走的政策,而且前不久在老代王爬泰山之時還特意來找他喝了一次酒 ,正是這一場酒勾起了魯王也想出去看看的希望。
“王爺,欽差真要下來了?”
“當然,怎麼了長史。是不是有什麼事瞞著自己。”
“王爺,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泰興王和孔家……”
“行了長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們去吧,告訴泰興王,本王還是魯王。”
朱壽鋐無奈的說道,邊說邊向著下面的金魚裡丟下飼料,有時候他多麼想成為一條金魚。
朱壽鋐雖然貴為魯王,可自己終究沒有子嗣,而且這麼多年了,隨著年齡,子嗣怕是這輩子不再能實現的一件事了。按照大明傳統,親王沒有子嗣,爵位當由自己的弟弟繼承,而在自己的弟弟中,只有這個朱壽鏞有資格,也正因如此,自己的這個弟弟這幾年也是更加的猖狂起來。尤其是在山東的這個地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