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朝議 (第1/2頁)
兇手是陳蟜?中尉尹齊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實在想不通自己什麼時候得罪過這位侯爺。他們二人平日裡可謂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擾。
然而,陳蟜今日的所作所為究竟是何用意呢?難道他真把中尉府當成軟柿子,可以隨意揉捏?
\"大人,大朝會即將開始,如果再不出發,恐怕就趕不上了。\" 中尉尹齊身旁的長隨俯身拱手作揖,提醒道。
中尉尹齊原本還想去質問一下長安城門的守門士兵,瞭解陳蟜為何突然行兇,但一想到即將召開的大朝會,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你去轉告那些士兵,讓他們堅守崗位,守護好城門。等我下朝後,再來處理此事。\" 中尉尹齊看著前來稟報的衛兵說道。
\"遵命,小的立刻去辦。\" 報信計程車兵恭敬地拱手作揖,然後轉身離去。
\"我們走吧,前往皇宮參加大朝會。\" 中尉尹齊向眾人吩咐道,隨後登上了馬車。
朝堂之上,訊息靈通的朝臣們都知道匈奴人派來了使臣,表達了罷兵和解之意。
因此,在上朝的路上,這些掌握大漢權柄的大臣們都在暗自揣測皇帝開大朝會的目的和意義。
對於他們來說,站位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提前瞭解皇帝陛下的一舉一動,才能更好地把握機會,在仕途上更上一層樓。
畢竟,到了他們這個層次,想要再進一步已經非常困難了。只有透過深入瞭解皇帝的意圖,才能真正實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目標。
所以,他們必須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動態,以便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馬車緩緩駛入皇宮,中尉尹齊心事重重地下了車。他一邊想著陳蟜的事情,一邊思考著大朝會上可能發生的情況。
金殿之上,朝臣聚齊,依次坐好,皇帝劉徹升坐龍椅,他掃視一圈,開口道:“近日匈奴派使臣前來求和,諸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此時,陳蟜也混在了勳貴武將一邊坐好,靜等皇帝陛下的隨時召見。
就在這關鍵時刻,皇族宗正劉假挺身而出,他恭敬地向皇帝拱手作揖,神情嚴肅,語氣堅定地說道:“啟稟皇帝陛下,微臣認為此刻接受匈奴的求和提議,對於邊境地區的百姓來說,將是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好的休養生息。”
話音未落,一旁的太子太傅石德卻憤怒地開口反駁道:“匈奴向來狼子野心,如今提出求和,無非是想借此拖延時間,重新積蓄力量罷了。陛下萬萬不可輕易相信他們的花言巧語!”
一時間,朝堂之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眾人議論紛紛,各執一詞。
每逢涉及到朝廷的重大決策時,總是由那些地位較低的官員率先投石問路,或是一些沒有實權的官員搶著發表意見。
而真正手握重權的高官們,則往往選擇靜坐傾聽,觀察局勢發展,以便為自己的最終發言做好充分的準備。
皇帝劉徹坐在御案之後,頭上冠冕垂下的珠簾擋住了他的面龐,只要皇帝劉徹不發聲,御案之前的諸大臣們就猜測不到皇帝劉徹的意圖。
這時,典屬國站了出來,他拱手道:“陛下,臣以為當下應先派使者前往匈奴王庭,探其虛實。同時,我軍也應做好戰備,以防匈奴使詐。”
劉徹微微點頭,表示贊同。他看向群臣,不動聲色地問道:“眾卿可還有其他意見?”
朝堂上一時安靜下來,無人再發言。
皇帝劉徹見狀,目光落向了靜默不語的丞相薛澤,心中暗自思忖著這位丞相的能力與忠誠。雖然丞相薛澤在工作上也算盡心盡力,但皇帝劉徹對其仍有些許不滿。此次匈奴大單于伊稚斜的求和提議,正好給了皇帝劉徹一個觀察薛澤態度的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