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6章 臨危受命羅斯福 (第1/2頁)

加入書籤

【結果,美國國內的金融危機加重了。】

【彈幕:一邊說沒錢消費,一邊充大會員給人上艦長】

“好傢伙,這比喻也太形象了。”

杜自衡嘟囔了一句。

【彈幕:不能說一模一樣,但最起碼有參考價值】

【彈幕: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古人們點了點頭。

從這影片裡面,他們也大致能夠知道,後世華夏的處境了。

【德國,則拿著美國的貸款,搞起了軍工產業。】

“所以二戰就是因為美國給了德國和日本援助,才爆發的!”

“應該是給了這兩個國家發動戰爭的機會和實力。”

【彈幕:給客戶放水不如搞基建啊,自己搞完幫別人搞】

【實際上,美國的工業實力早已經發展到,足以左右世界局勢的程度。】

【孤立主義已經不符合美國的國情,美國已經發展得太大了,大到你不走出去改變世界秩序,世界秩序也會朝你撲來。】

【逼著你去改變它。】

【彈幕:你不去就山,山便來就你】

【彈幕:孤立主義和韜光養晦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一個是不願意摻合外面的事情,一個是低頭趕緊發展】

【1932年,英國為了應對大蕭條,召集加拿大、紐西蘭、南非和澳大利亞等自治領和殖民地代表,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了英聯邦經濟磋商合作會議。】

【會議透過了一項,五年的帝國優惠政策。】

【原則是:“本土生產商第一,帝國生產商第二,外國生產商最後”,將美國的產品排除在了英聯邦關稅減免範圍之外。】

【這實際上等同於,英國利用自己在殖民體系中的優勢,向美國發起了貿易戰。】

【彈幕:英聯邦的貿易壁壘】

【彈幕:英鎊體系岌岌可危】

“不對啊,那英國不是欠著美國那麼多錢嗎?”

“是啊,那英鎊體系都被人家握在手裡,他們竟然敢這麼幹?”

“可是這英國如果不這麼幹的話,也是一個死,反而欠的那筆錢,美國已經幫他們延後一年了。”

“那倒也是。”

【就在同一年,富蘭克林·羅斯福,贏得了美國大選。】

【他接手的美國,正處於大蕭條的最低點。】

【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失業,農產品的價格下跌了60%,工業生產比1929年下降了一半以上,兩百萬人無家可歸。】

“好傢伙,這羅斯福也是夠倒黴的。”

“是啊,不過他也是有實力,竟然能把這樣的美國給治理成世界霸主。”

【這種絕望的狀態也給了羅斯福,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最佳理由。】

【但問題是,羅斯福接下來實施的新政,真的救得了美國嗎?】

【彈幕:羅斯福只有兩個結局,要麼是美國最後一任總統,要麼就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彈幕:羅斯福完成了後者】

【彈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工業為王!】

【提起羅斯福的新政,就不得不提到經濟學中的一個流派——凱恩斯主義。】

【不過,實際上,羅斯福和凱恩斯究竟誰啟發了誰,誰指導了誰,還很難說。】

【彈幕:軍工複合體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後來羅斯福突然死了,就沒有人能控制住了,現在甚至能影響美國的決策】

【在真實的政府決策環境中,領導很少會去問:你這是基於什麼理論。】

【而是直接要求下屬,給出解決方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