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3章 歸化城 (第1/2頁)

加入書籤

馬背上的民族,生於斯,長於斯。外面的天空和無邊的牧場是他們的家園。習慣於在野外的生活的他們,很少能夠適應在煩悶的城市當做籠中鳥。雖然城市那裡便利的生活,以及貴族一樣的享受,對於他們來說是在草原上根本不會有的,更是他們極為奢求難得的。

但是蒙古民族,作為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還是習慣草原。塞北的蒙古人為了保持他們的優良習慣,維持他們部眾強悍的戰鬥力。無數的蒙古人幾乎還是習慣於在草原上,扎著帳篷生活,騎上大馬,日出放牧,日落品嚐美味的馬奶酒,甜甜的入睡。

城市就是溫柔鄉,那裡有太多他們沒見過的東西,也在快速的腐蝕著他們。在燦爛的古代文化中,有一個極為顯著地的特點,那就是自古以來想要佔領這片廣袤的區域,事先就得學會順應這裡的文化。凡是不能把自己文化融入到這裡的民族,早已經在歷史的摧殘下,覆蓋了厚厚的黃沙。

城市是刮鬍刀,滿洲人在奪下漢人江山不過百餘年的時間裡,原來那驍勇善戰的八旗勁旅,就徹底的腐朽。一個個的早已經退化成為馬不能騎,刀不能拎的廢物,以至於後期的八旗子弟完全成為了帝國的負擔。

而在預防族人變得衰落這一方面,蒙古人可以說是保持的很好。雖然佔領了中原 但是大部分的蒙古人還是生活在草原上。元大都的皇宮內,曾經也支起過一頂頂帳篷。因此即使是到了北元滅亡之時,蒙古人依然還保持著極為強悍的戰鬥力。並且在後來明太祖朱元璋的幾次北伐中,以及明朝其他的若干場戰鬥中都還有大量的蒙古人身影。朱棣的靖難之役在歷史記載中,更是在奪取了朵顏三衛後才有了反敗為勝的可能。

因此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南邊的大明王朝也是相愛相殺了近兩百年。

在明朝建立以前的幾千年時光裡,佔地面積超過三百萬平方公里的蒙古大草原之上,是沒有一座完完整整城池的。即使是後來習慣於在元大都生活的北元王室,以及王保保等一大批貴族,在逃亡草原後也依然修築起堅固的城牆。他們依然是靠著傳統的帳篷進行著生活。

草原上沒有城池不僅僅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係,更與南邊大明朝的不斷打擊存在著極為重要的因素。久而久之,雖然後面大明進入草原的次數越來越少,但蒙古人也懶得修築起偌大的城池。

蒙古草原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池,就是如今的呼倫貝爾。在明清時期漢人們稱呼他為“歸化城”。

隆慶六年,蒙古土默特部和大明王朝結束了長期以來的敵對關係,蒙古俺答汗嚮明王朝稱臣納貢。成為了明朝的“順義王”。為了展現蒙明兩地,世代友好。駐牧於此的蒙古大汗阿拉坦召集蒙古各族優秀工匠,與明朝派來的匠人一起,按照元大都的圖紙在大青山之陽,黃河之濱。修築了極有地理意義的八座樓以及美麗雄偉的城池。

蒙古人民給這座用青磚壘砌而成的美麗城池,起了一個美麗生動的名字叫“庫庫和屯”。音譯過來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

此後歷經萬曆年間,蒙古和大明朝保持著極為良好的關係。在這樣良好的關係下,歸化城也在不斷的擴大規模。大召寺,銀佛寺一大批蒙古藏轉佛教的寺廟不斷建起,達賴喇嘛更是親自送來了由其開光,加持過的佛祖釋迦摩尼像。久而久之,這裡也逐漸的演變成了蒙古藏傳佛教的中心。

卜石兔在率領大軍離開歸化城後,整個歸化城瞬時間便冷清了不少。現在歸化城由卜石兔的兒子,也是下一任的順義王俄木布暫時掌管。

看著空蕩蕩的大街,以及外面那刺骨的寒風,俄木布立刻便決定不再逗留抓緊回到王城裡,喝著從南邊掠奪來的瓊漿玉液,品嚐著特色的牛羊肉,看著掠奪來的漢族女人跳著優美的舞蹈。

反而在這樣大雪天,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