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0章 大軍開拔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個時辰後,二人調集一百士兵換上尋常衣服,跨上戰馬越過營門,向東疾馳而去。為保證此行順利,子言支取銀票二千兩,每人一週的乾糧及其他一應物資。冬天的路不好走,不是泥濘就是冰凍,眾人又是匆匆趕路,戰馬的鐵蹄因此時而崴腳受傷,但遙想到前方叛匪肆虐,大家依然緊握馬鞭,迎難而上。最終郭校尉下令為馬蹄裹上麻布,這種損傷方才得以緩解。

夜晚,大家於潼關二十里外一個背風處安營紮寨。此行一百來人,攜帶的帳篷等物資不多,除過安子言、郭校尉兩人獨享一個軍帳外,其他人皆是十人一個大帳,並將二人軍帳緊緊圍在裡面。郭校尉安排好巡邏警戒、照看馬匹、引火做飯、撿拾柴火等諸多事宜之後來到子言帳內,子言見到來人立刻相迎:“這麼晚請郭校尉過來,還請見諒!”

“不知先生有何吩咐?”

子言拉著郭校尉來到火塘前,開啟輿圖,認真道:“請校尉過來自然是有要事相商,您看此去定州的路線,我們越過函谷關之後即可北上河東,經幷州後改道常山,再往北即可;還有就是繼續東進,過懷州後,往北經邯鄲,再繼續向北也可,前者路程雖然近些,但途徑太行,要走一段山路;後者雖然繞行,但道路較為平坦,補給也方便,某想聽聽校尉意思!”

“郭某全憑先生吩咐!”郭校尉抱拳道。

“郭校尉,爾等身在行伍,而今前線形勢緊迫、時不我待,急需我等早日抵達、早做部署,為大軍戰勝叛匪收集詳細情報,因此無論前路如何,我們都必須闖過!”

“先生意思是我們向北走!”

“不錯!”

“卑職謹遵先生之令!”

“校尉不必拘謹,晚上讓大家好好休息,明日我們早些出發!”

郭校尉出帳後將四處仔細巡查一番,待一切妥當便回帳休息。

一夜無話直至東方曉白,眾人收拾營帳再次啟程。天氣沒有預想的好,陰沉沉的彤雲密佈整個天空,壓抑之感不由而生,這是否預示著前途晦暗呢?我們不得而知。出發沒多久,天空再次飄起零星雪花來,這是今冬以來的第二場雪,相比之前更加凜冽刺骨,希望它能體恤下受苦受難的老百姓,不要太過任性。顧不及繼續感慨,子言拍拍身上雪花,再次揚起馬鞭向後抽去,駿馬在馳道上賓士著,撥出的白氣像一團煙霧飛快的向前移動著。按照計劃他們今天晚上必須趕到函谷關外並完成補給,因此除過中途短暫的休息外,一切都在馬上進行,這可苦了書生。

雪越下越大,很快埋沒馬蹄印記,眾人身上同樣落滿雪花,有些隨風飄散,有些漸漸融化在外衣上形成一層冰甲,天實在太冷,大家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但通紅的雙頰、掛雪的娥眉與吊著冰溜的鬍鬚無不驗證著這一切,但使命不容褻瀆,艱難困苦必須克服。領略過險峻巍峨的西嶽,穿過古老的潼關城,便進入自古久負盛名的崤函古道,它是古代中國貫穿東西,接連長安與洛陽之間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長約四百餘華里,在崤山的深谷中穿行,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此時也不例外,朝廷派有重兵時刻把守,眾人也是出示印信、魚符後方才得以安然透過。而今的崤函古道在陝州交口向東分為南北二崤道,其中北崤道經澠池、新安到洛陽,其開通於東漢末年,史稱“曹魏古道”,此次他們東出,走的便是這條;南崤道出陝州雁翎關後,經洛寧、宜陽到洛陽,因開鑿較早,習慣稱“周秦古道”;有人說還有第三條道,就是黃河漕運古道,它西起三門峽谷,東出澠池與新安縣交界處的八里衚衕,是陸上崤函古道的補充通道。

隨著馬蹄聲遠去,人影漸漸消失在這山谷之中,而此刻長安城外,秦無炎親帥大軍在太子、文武百官及百姓相送下,徐徐開拔。

看著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