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6章 德治與法治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楷滿意地看著兩人,說道:“甚好。有兩位愛卿輔佐,朕何愁大宋不興。”

“既然此事已明,朕便不再多思。”趙楷說著,輕輕拍了拍手。

隨著清脆的掌聲響起,只見數百名強壯的儒生從四周井然有序地走了出來。

他們身姿挺拔,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得到他們那八塊腹肌,還有強壯的肱二頭肌。

所有的儒生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八五以上,一個個都長得孔武有力,右手邊懸掛著一把寶劍,左手邊似乎還暗藏著一塊方形的物品。

如果他們兩人沒看錯的話。那些蘆笙的寶劍上寫著法治,另一塊方形物品的身上則寫著德治。

看著那一名名孔武有力的儒生諸葛亮還好,但是劉伯溫就有些繃不住了。

畢竟在劉伯溫那個時代,儒生已經不再能夠提劍殺敵了,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說,這都是可以接受的。

趙楷看著這些儒生,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隨後轉頭對諸葛亮和劉伯溫說道。

“兩位愛卿,這些儒生皆是朕從山河書院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子。他們精通百家學術,有勇有謀,心懷報國之志。”

“如今,朕將他們交於你們,望你們能妥善安排職位,讓他們為我大宋的繁榮貢獻力量。”

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在這些儒生身上來回掃視,心中暗自讚歎。

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這些學生的學識,但是觀看他們的外表,諸葛亮就很是滿意。

這樣的才是好讀書人嘛,看看大宋的讀書人哪有幾個孔武有力,身體強壯的。

而且最讓諸葛亮滿意的就是後面那句身懷百家之術。

大宋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是讀讀加一家這樣造成的,結果使他們的知識體系極度缺乏。

雖然看起來有大量的讀書人,但實際上可以用來為國效力的讀書人卻少之又少。

大部分人就算考上了科舉,實際上也並不能直接放出去做官,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懂。

諸葛亮也不是沒有對大宋的官員進行過考察,可以看出來的是每一州的知府,真正有才學有能力治理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他們所依靠的都是自己從下面徵召上來的幕僚,這一點似乎成了大宋大部分官員的慣例。

只有一少部分官員才有真正的真才實學,可以治理一州的百姓。

所以在聽到趙楷說的這些學生都是學百家之術之後,諸葛亮直接起了巨大的興趣。

諸葛亮上前一步,向趙楷恭敬地拱手行禮,朗聲道:“陛下,臣斗膽,可否考教考教這些學生?”

趙楷微微頷首:“愛卿有此雅興,朕豈有不應之理?自當應允。”

現在的趙楷心情好的很,再加上對自己教育出來的學生有百分百的信心,所以他並不在意諸葛亮考教他的學生。

諸葛亮轉身面向那些孔武有力的儒生

“爾等既為山河書院培養之優秀學子,又是天子門生想必才學非凡。吾且問汝等,治國之道,首重何事?

儒生中一人邁出一步,身姿挺拔如松,拱手回應道。

“回大人,治國之道,首重德法並施。劍上之‘法治’,乃維護國家秩序之根本。”

“方形之物上之‘德治’,乃凝聚民心之關鍵。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原本還信心十足,準備考教這些學生的諸葛亮,聽到這名學生的回答,整個人直接就呆住了。

這說的是什麼?

怎麼這段話聽起來這麼離經叛道呢?

看到上面的諸葛丞相似乎有些疑惑,見一。名儒生直接走出來,然後“鏘”的一聲抽出自己手中的長劍。

由於現在場內的都是自己人,所以也沒有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