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7章 長平始末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牧也是我趙國王室,只是血緣比較遠,都是當年霍太山走下來的嬴氏部族,不過,幾百年了,很難分清楚是不是留在霍太山惡來的後人,不過,都是霍太山走下來的嬴氏部族,我趙國沒有虧待他們,小有功勞就可以坐上守將位置,只是鎮守邊疆,到長平之戰的時候,李牧將軍已經雲中兩郡守將,手裡帶甲五萬,當初長平之戰替代廉頗人選中,據說也包括李牧,趙王也考察過李牧,讓其出應對之策,李牧卻只有說視情況而定;而馬服子是也是王室中人,血緣遠遠比李牧近很多,那年馬服子才二十四歲,而馬服子應對之策就是攻,以我趙軍精銳騎兵機動性強,大範圍移動調動秦軍的重甲騎兵和重甲步兵的防禦,然後從中尋覓克敵戰機,鑿穿秦軍薄弱位置,戰而勝之。而上黨對峙前期,馬服子也提出進攻方略,後證實實為可用!而馬服子在其父馬服君攻齊國麥丘城獻計,還有聽說闕與之戰也是馬服子獻計戰勝秦軍,可以看出馬服子的本領不弱;而廉頗認為不管對手何人領軍都認為是白起領軍,所以龜伏不出,不敢與之戰,然後三戰皆敗後更不敢言出,不顧趙國國情能否承受,最後趙王都派人跟他說明國情,他依然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再拖下去,不用秦軍,趙國也會敗落,至於廉頗是憐惜自己的名聲還是有其他國家慫恿不得而知,甚至後來趙括被圍,他也不願領軍救援,再後來孝成王提拔樂乘,廉頗後來只能跑去楚國了,說實話他這麼做,楚國也不敢重用他,所以後來束之以高閣了。”

趙先頓了頓,然後說:“說起長平之戰,聽內子說,實際上她的先輩李牧將軍視情況而定的意思是,戰場瞬息萬變,沒有真正的萬全之策,只有帶兵到了戰場才知道。話是有理,但是等於沒說,讓君王猜測?後來證實,那一戰李牧將軍去未必比馬服子強,馬服子的趙軍戰死二十萬人,同樣滅了秦軍二十萬,秦軍傷二十萬左右,要知道那是白起帶兵,白起一輩子就長平一戰以眾擊寡,其他都是以少擊多的殲滅戰,不是擊退而已,幾乎都是全殲,很少人注意全殲和擊退的區別,比如伊闕之戰,白起十萬部隊打魏韓聯軍二十四萬,魏韓聯軍二十四萬可是幾乎沒人活著回去的,所謂擊退,就是二十四萬,對方死了四萬,甚至一兩萬傷亡就退兵,這叫擊退,要知道二十四萬逃跑,你十萬追都很難,這種打仗就是藝術,更何況魏國公孫喜和韓國暴鳶都是當時成名將領,之前垂沙之戰證明他們的實力。可是馬服子以四十五萬對上白起五十萬,知道有多難了,這需要勇氣的,一般的將領都沒有這種勇氣面對,哪怕當時在趙國的樂毅等人,包括廉頗也只敢防守,當年趙王知道趙國難以為繼,派人跟廉頗說,當時對面領兵的只是王齕,他的理由就是,不管對面是誰領軍,我都當他是白起,所以不敢出陣,要知道那時候趙秦軍隊士兵實力都差不多!”

“等等,秦軍不是六十萬嗎?”

“是六十萬,白起用奇兵突襲趙軍後路糧道,用等量五十萬部隊包圍了馬服子之後,秦昭襄王親自到河東征十五歲以上男子入伍,才籌到十萬青年士卒參與到包圍趙軍的包圍圈中,這些新徵的青壯沒得到訓練實際上戰力並不高,甚至不如秦軍原本精銳一萬,但是有的時候站在那嚇唬人還是挺有用的,實際上我趙軍也有派隊伍突襲,前後也有幾萬士兵突襲,希望送糧進去,只是這些士兵都被打敗,史書裡沒把這些援兵兵算進去而已,而趙軍二十多萬士兵換取了秦軍二十多萬士兵的性命,已經很不容易了,就算李牧領軍最多不會冒進被圍,但戰績不會有這麼好,當然或許還能給趙國留下十幾萬士兵,馬服子帶著二十多萬士卒只能帶兵等待,他認為五國必然不會作壁上觀,希望為趙國留下更多種子,但明顯他也判斷錯誤了,五國明顯希望秦趙雙弱,他們哪是中了秦國的計策啊!當趙括猜出五國不會增援的時候,才發起五次衝擊包圍圈,特別是大糧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