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1章 宣戰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兩艘船不離不棄的航行著,一連幾天,胡楊林除了吃就是睡,過著悠哉的日子。

而國內那邊,他們的事已經上了新聞,各個媒體都在鋪天蓋地的宣傳。

電視畫面中,崔浩包紮成木乃伊,臉上戴著呼吸罩,生死不知的躺在病床上。

翻譯周同的腿上打著石膏,虛弱而又堅強的對著鏡頭打了個招呼。

羅玉龍和康永年守護在戰友身邊,滿臉的沉痛哀傷。

一件沾滿血跡的制服和一個揹包出現在鏡頭裡,上面的彈孔清晰可見。

畫面一轉,出現了教廷和歐洲各國來求援時的場面。

然後是胡楊林他們接受培訓、封爵,以及出發時意氣風發的鏡頭。

接下來的畫面,是各國貴族和國王對他們的感謝,其中法國國王、普魯士國王、英國國王,更是不吝溢美之詞。

一個記者站在維爾茨堡的城牆上,詳細介紹著他們戰鬥時的情況。

慷慨激昂的言辭,與城牆持平的白骨,無不刺激著電視機前的觀眾。

畫面結束後,新聞主持人介紹了他們遭受迫害時,為什麼還要堅守七天。

“中世紀的歐洲,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如果城市遭受圍攻,那麼城裡的傭兵即使沒有收到佣金,也有義務幫忙守城七天。

他們五個人,本來是國家派出的使者,但是在遭受教廷騎士的主動迫害時,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至此斷裂。

他們在異域他鄉,尋找不到國家的支援,自動轉化成武裝團體。

所以才會在沒有補給,沒有支援的條件下,堅守了七天,直到盡完義務,才殺出城去。

而且他們不計前嫌,殺出重圍後,第一時間向最近的貴族通報了情況。

對於這件事的處理,他們有禮有節、有勇有謀,堅守了個人和國家的底線,與那些卑鄙無恥、利令智昏的人,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新聞中,又出現了羅玉龍和康永年,他們帶著記者,重走了一遍維也納城外到大使館的路。

跟傭兵戰鬥、教廷騎士勸降,遭受伏擊、救助周翻譯、崔浩斷後,小巷裡打退烏合之眾。

兩人講的精彩紛呈,觀眾們聽的驚心動魄,他們的家人揪心不已。

所有畫面結束後,是演播室裡面無表情的主持人念稿子。

“教廷和各國來求援時,為了應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國義無反顧的派出了五位同志前去救援。

當他們不遠萬里前往歐洲,並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因為教廷的貪婪和無恥,遭遇了一系列令人髮指的迫害和追殺。

到目前為止,我們派出的五位同志,周同輕傷、崔浩重傷、胡楊林至今下落不明。

是可忍孰不可忍,對於教廷的無恥行徑,我國將會追究到底,讓公平和正義重現人間。”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上,都是加大加粗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內部宣傳在進行,外交部門也沒閒著。

帝國駐歐洲的所有使館,向各國通報了情況,並請他們協助尋找胡楊林。

教皇和紅衣主教們快急瘋了,透過各種渠道跟帝國溝通,無一例外都吃了閉門羹。

無奈之下,只能走傳統路線,派出使者向天主教國家求援。

不說搞宗教戰爭,哪怕造出點聲勢也行呀,起碼能讓東方帝國有所忌憚。

教廷再識相一點,慷慨一點,或許能把這次危機應付過去。

可惜,波蘭、西班牙等比較重視教會的國家,僅僅表示了遺憾,連正兒八經的聲援都沒有。

法國一聲不吭,直接暴露出大孝子本色,開始物色下一任大主教人選。

英國一點情面都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