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揚州船塢 (第1/3頁)
永安船塢。
已經有三艘五牙戰艦下水,正著手打造第四艘。
楊素組建了五千人的水軍,每天進行訓練。
從永安調派到揚州的造船工匠,官府已安排定居下來。
揚州總管尉遲順接到小皇帝的詔令,全力配合這些工匠。
同時。
大量招募當地的造船工匠。
利用幾個月的時間,打造出了當下最大的造船船塢。
組織所有工匠,研習小皇帝繪製的寶船圖紙。
特別是用鋼鐵製作寶船龍骨,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技術。
宇文衍給他們的詔令是:
熟悉寶船結構,打磨造船技術,工藝。
經過數月的研究。
工匠們準備用長75米,寬35米的小型寶船練手。
雖說是小型,但比楊素在永安打造的五牙戰艦還要大。
絕對是當下體格最為龐大的海船了。
從尉遲順奏章可知,當下船塢的造船工匠已有上千人。
他們都是打造各式船隻經驗豐富的匠人。
對於朝廷想要打造的這種大海船亦是神往不已。
這是造船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是開創性的。
作為一名工匠,有可能因此青史留名。
所有造船手藝人做夢都不敢想的機會。
古代的工匠。
是真正具有職業操守和工匠精神的匠人。
他們滿懷一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偉大的工程計劃中。
尉遲順專門成立了一個後勤服務小組。
保證材料供應,以及工匠們的生活需要。
確保所有工匠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安心地進行工作。
他還想方設法地從長江以南招募經驗豐富的造船工匠。
因為南朝代表了當下造船技術的最高水平。
特別是先進的海船製造技術,使得南朝的海上貿易繁榮。
廣州港每日進出的海船成千上萬。
魏晉南北朝這數百年間。
北方動盪,戰亂頻繁。
大量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
經過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開發經營。
長江沿岸及江左三吳地區的農業,手工業有了相當大的提升。
同時。
也帶動了南方商業活動的發展。
從這個時期開始,華夏的經濟重心開始出現南移的趨勢。
南朝的商業活動繁榮,海上貿易比較發達。
商稅已經佔據朝廷稅收的六七成之多。
南朝的工匠對於“水密隔艙”技術也是拍案叫絕。
有了這項技術。
海船遠洋航行的安全效能大大提升。
原本。
他們還對大周想要打造大海船的舉動嗤之以鼻。
沒想到卻是自己格局小了。
有了這種技術。
就算沒有他們,也一樣能夠把大海船製造出來。
有機會參與這種大海船的建造,是每一個造船工匠的榮耀。
這些工匠也不藏私了,全都拿出了看家本領。
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失去這個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另外。
他們呼朋喚友,更多的同行渡江而來。
隨著越來越多南朝造船工匠加入,揚州造船塢的技術水平直線上升。
尉遲順得益於他老爹的指導,在揚州總管的位置上做得風生水起。
對小皇帝推動的造船大業尤為重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