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9章 漚肥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項政策的推行。

可不是發道詔書就行了,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三省六部制下的各級行政機構。

負責官員將會圍繞著皇帝的詔令,全力運轉起來。

詔書頒發後,眾臣各自散去。

作為朝中重臣。

他們必須為小皇帝親政後,第一個有關國計民生的策令保駕護航。

隨後。

宇文衍帶著墨言,元氏兄弟,微服出宮了。

到了國子監,小皇帝直奔“農學館”。

“農學館”位於一片蒼翠古木之中,數十間白牆青瓦的房子掩映其間。

宇文衍命人在此立了一尊賈思勰的雕像。

塑像和真人一般高大,目光炯炯,栩栩如生。

而他的著作《齊民要術》,便是農學館的主要研究教材。

門前屋後,開墾出了一些試驗田地。

來年,可以種上一些粟、麥、豆類,或是瓜果蔬菜。

這裡。

便是近兩百來位農業相關方面人才的研習之所。

還有更大的種植,養殖基地在城外。

小皇帝特批了一千畝土地為“農學館”所用。

養殖方面的卜齋,便是他們小組的組長。

在城外基地申請了三十畝,用作家禽、牲畜養殖基地。

“參見陛下!”

有人見到小皇帝后,紛紛上前行禮。

“免禮,季明在哪?”

“回陛下,他在城外養殖基地,已經好幾天沒回來了……”

宇文衍問的這個人叫賈仲明,字季明,是農學館的負責人。

他自稱是賈思勰的旁系侄孫。

在研究《齊民要術》上,造詣頗深。

《齊民要術》大概成書於四十年前。

但這位農學大師已經不在人世。

僅僅相差四十來年的時空距離,便與這位農學大佬擦肩而過,實乃憾事。

而他這一脈的嫡系子孫,也在戰亂中不知所蹤。

如今,有一位旁系侄孫繼承他的遺志。

當朝皇帝更是如此看重他的著作。

老人家在天有靈若是知曉這些,也能含笑九泉了!

要說這位賈仲明也是個讀書人。

但外表就同普通莊稼漢沒有任何區別。

四十多歲的年紀,中等身材,面板黝黑,雙手佈滿了老繭。

看上去,就像個經常風吹日曬的老農。

“這個老賈……”

宇文衍嘿嘿一笑,隨即趕往城外。

之前和賈仲明談論過“漚肥”之術。

希望他能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能廣泛推廣的製作方法來。

當下。

可沒有後世的化肥,用得最多的就是農家肥,但是使用量有限。

年復一年的耕種,缺少肥料,土地就會越來越貧瘠。

就像人吃不飽就長不高一樣,農作物沒有肥力也一樣長勢不好。

如果“漚肥”技術能普及開來,一定能夠增加糧食產量。

現在朝廷推行減免賦稅,增加產量已是迫在眉睫。

小皇帝設立“農學館”的初衷,就是想從技術上改善農業水平低下的狀況。

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增加糧食產量。

城外。

養殖基地位於一片桃林之中。

這是一種稱之為“碧桃”的品種,成熟期比一般桃子要晚兩月。

果實個頭不大,呈橢圓形,有個尖角。

“陛下,這個卜齋挺會選地方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