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半島三國 (第1/3頁)
“都是一場誤會,諸位坐下說話……”
顏之儀清咳一聲,出來打圓場,緩解了現場有些緊張的氣氛。
“敢問三位何處而來?”
宇文衍看向另外三人,端起茶盞示意對方用茶,一邊微笑著問道。
“在下王淮,從高句麗來。”
“樸(piáo)不尚,百濟人。”
“金大鐘,新羅。”
三人拱手見禮,同時應道,誰也不願落後分毫。
還真是朝鮮半島三國之人。
這四方人馬,做個生意也要一起湊熱鬧。
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誰都想幹掉對方,擴大地盤,常年相互征戰。
說起這高句麗,其實是東漢末年,在漢武帝設立的東北漢四郡的領土上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
他們接受中原王朝冊封,稱臣納貢,恭為藩附。
趁中原地區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三百餘年的混亂局面,無暇顧及此地,不斷學習中原先進文化,迅速發展壯大。
到北周時期,已經逐漸佔領了遼東(遼河流域以東地區)。
並虎視眈眈,意圖侵佔遼西,其擴張野心昭然若揭。
這也是歷史上隋煬帝三次發兵征討高句麗的原因。
就是為了扞衛中原王朝的漢文化主權及領土完整。
隋煬帝曾言:“勿遺子孫憂。”
唐太宗亦言:“高句麗不除,後世必為大患。”
這兩句話堪稱經典,但卻一語成讖,使得半島之國在後世成長為超級白眼狼。
把中原王朝的好東西都說成自己的,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厚顏無恥,數典忘祖。
不過這高句麗和後世棒子國沒有半毛錢關係,棒子的祖宗是位於半島東南部的新羅。
“閣下姓王名淮,莫非祖上是中原淮河流域人氏?”
中原動盪的幾百年間,有大量的富貴人家和普通百姓或經燕山古道,或走海路,遷徙到朝鮮半島和倭國。
這些漢民對這段時期半島三國,倭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皇帝故而有此一問。
“呵呵,那都是百餘年前的老黃曆了,如今高句麗如日中天,王氏也是當地望族……”
王淮聞言尷尬之色一閃而過,隨即不無驕傲地回答道。
宇文衍神色如常,像這種出去後就忘了祖宗的人,在後世更甚,沒有反過來咬上一口就算有良心了。
“樸不尚,這名字有意思……”
“你們百濟不是和高句麗同宗同源麼,怎麼如今卻是打得你死我活的……”
說起位於半島西南的百濟,和高句麗同出於遼東扶余部落。
扶余的一個王子因為爭權失利,率部眾南下,擊敗半島西南以“馬韓”為首的一眾土著部落後建立的國家。
而位於東南部的新羅是以“辰韓”為首的土著部落建立的國家。
後來又逐步吸收了“馬韓”、“牟韓”等其他土著部落。
最終形成了當下三國並存的局面。
“宇文公子說笑了,我百濟和高句麗並無半點關係……”
“呵呵,你百殘這等兩面三刀,言而無信之輩,又怎會在乎自己的祖宗是誰?”
百殘是當時高句麗對百濟的蔑稱。
來自新羅的金大鐘聽了樸不尚的話,很是不屑地說了一句。
“你血口噴人……”
雙方怒目相向,一時氣氛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小皇帝一看,心下樂了。
誰都看不慣誰,那就最好,就怕你們鐵板一塊。
不過這個金大鐘還真是沒有說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