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抵達歐洲 (第1/2頁)
翻譯周同今年28歲,一畢業就進了外交部,雖然這是第一次出國,但是知識功底紮實。
在天津港上船後,一路上跟胡楊林他們聊一些歐洲趣聞,另外就是督促四個人學外語。
在各國特使的催促下,出發倉促,學習時間太短,四個人隨身帶著一本詞典,磕磕絆絆的死記硬背。
煤球不耐煩聽他們念鳥語,想跑去甲板上安靜的角落曬太陽。
胡楊林坐在躺椅上,手捧著磚頭厚的詞典,硬是把它拘在身邊。
“你也得學,去了外面,聽不懂別人說話,把你賣了都不知道。”
煤球不敢走開,只好趴在船板上,下巴墊著兩隻爪子,眯著眼睛假裝聽課。
北方的五月,天氣不涼不暖,帆船在藍天白雲下緩緩航行,海風習習,吹的人不想睜眼。
詞典蓋在臉上,胡楊林和煤球的呼嚕聲此起彼伏。
出了渤海灣,雖然颱風沒起,但是風浪還是有一些。
煤球有點暈船,整天沒精打采的,面對平時最愛的牛肉也沒了胃口。
船到南洋,在藩屬國的碼頭歇了兩天,煤球才恢復了過來,再次上船又開始精神抖擻。
剛上船時,周同和各國特使、船員,遇見煤球還有些心驚膽戰,現在熟悉了,知道它是個好脾性,瞅見機會就要擼兩把。
擼貓似乎是人類的本能,擼這樣的大貓更有成就感,每每得手的特使和船員,樂得像個孩子。
阿拉伯海沿岸有帝國的領地,船在這裡靠岸,休整了一天。
這一片地盤,是太祖皇帝當年跟奧斯曼帝國做過一場,硬生生搶下來的。
崔浩三人指點江山、高談闊論,雖然不明白為啥要搶這片沙漠,但是不妨礙他們遙想當年,恨不能投身這場轟轟烈烈的戰鬥。
只有胡楊林知道,這片沙子下面都是石油,只是現在沒開發而已。
船過蘇伊士運河,他們感覺好像出國了,又似乎沒出,這一路上都有帝國的領土,靠岸的碼頭上多是華人,管理運河的工作人員也是同胞。
為了修這條運河,帝國先是幫助埃及從奧斯曼獨立,又出錢出裝置開挖,兩國共同持有股份,帝國佔七成。
不過帝國會逐步減少持股,一百年後,兩國各佔五成。
據說當年英法兩國也想來摻一腳,還派艦隊在埃及沿岸耀武揚威,被帝國的地中海艦隊犁了一遍,隨後就老實了。
帆船航行了一個多月,崔浩三人一心想看大洋馬,沿途多是華國面孔,心裡不免有些失望。
現在船進地中海,三人打起精神,對金髮碧眼的異國情調充滿了憧憬。
按照國內的安排,他們第一站是羅馬的教皇國,清查完畢後,再跟隨教廷人員巡視歐洲。
沿途與各國接洽以及戰鬥,跟五人小隊無關,他們做好自保工作即可。
按照正常的世界軌跡,18世紀,中、東歐的一些小國,還處於奧斯曼帝國治下。
像是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地都是如此。
前些年他們獲得了東方帝國的支援,紛紛在鬧獨立,有些成功了,有些還在戰鬥。
按照國內的意見,戰亂地區就不要涉足了,一切以自身安危為重。
在西西里島休整時,英國、荷蘭和俄羅斯特使換船回國,三個國家有兩個信奉新教,一個信仰東正教,他們不去羅馬。
胡楊林他們搞不清其中的門道,反正按照國內的安排行事就行了。
大致行程是到法國後,有英國使節來接他們,到了波蘭,有俄羅斯的人接應。
一行人在那不勒斯上岸,換乘馬車去羅馬,崔浩他們看著街上的行人有些失望。
平民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