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琴韻 (第1/3頁)
古曲《清水謠》最早源自於百年前歸隱黃州的老者所創作,以寒江做背景,以垂釣江上的空境為線,清雅悠長又不失分寸,平淡俊逸又不失剛強,和諧優雅,乃是傳世古曲中的名作。黃州明月湖的歌姬都會這首古曲,以花顏姑娘彈奏最佳。今日聽到詞曲,戴雲可以感覺到那位歸隱老者的心境,彷彿面對面一般,此時的花船已到湖心,清風吹拂著他的面龐,他內心的燥熱和不安一掃而光。聽完此曲,戴雲想起一首前人所創作的熟悉的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伴隨著一曲終了,這首《琴詩》還是被戴雲輕聲吟誦出來,聽得在一旁的清雅和譚麗一驚。
譚麗笑著說:“戴公子,音在琴絃,意在弦外,果然懂琴知琴,可否請公子彈一曲?”
花顏姑娘在旁附和道:“戴公子的琴藝定然很高,可否賜教?”
戴雲尷尬一笑,正要說話,清雅笑著說:“譚小姐,花顏姑娘,公子曾親自教授過婢女彈琴,小女子願獻醜一曲。”
譚麗愣住了,花顏姑娘笑著點頭,想要知道清雅的琴藝。
戴雲也是被清雅的話鎮住,站起身示意清雅坐下撫琴。待到清雅坐下來,掃視一圈,開始撫琴,一曲《高山流水》緩緩地從她的指尖流出。
《高山流水》古曲最早記載為戰火連年、諸侯之間相互稱霸、人才輩出的春秋時期,古曲背後相傳有一個典故,據傳先秦的琴師伯牙在一次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然能領會這是描繪“峨眉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呼:“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後鍾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琴,就有了高山流水之古曲。
琴聲一起,戴雲目不轉睛地盯著清雅的撫琴指法,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其委婉幽遠的意境。整個人彷彿置身於山間靜聽流水潺潺之音,觀落入凡塵的飛瀑,清幽靜謐之感油然而生。甚至可以感受到清雅的呼吸聲,或許是站得距離過近的緣故。 清雅的撫琴手法和黃州當地的琴師不同,頗像北方秦國的撫琴手法。
聽著清雅的古曲,譚麗臉上顯露不悅之色,心中思量:“沒想到這丫頭倒是一個撫琴的高手,《高山流水》這樣的古曲能彈得如此之好,在黃州城鮮少有人與之匹敵。”
最後一個音符彈完,戴雲笑著拍手,“清雅彈得真好!”花顏姑娘隨口問了一句:
“清雅姑娘,可是秦國人?”
“花顏姑娘,為何這麼說?”譚麗滿心疑惑。
“北方人撫琴與黃州當地撫琴的手法不同,《高山流水》彈得甚好,若清雅姑娘是秦國人,為何流落到黃州?”花顏姑娘說道。
清雅滿眼含淚,低聲說:“此乃本女子的私事,不方便透露。”
戴雲乾咳一聲,揮手示意清雅退後。清雅乖巧地站在他的身後。
“花顏姑娘不要再逼問清雅這丫頭了,清雅卻為秦國人,秦國連年對外發動戰爭,許多流民因逃難進入黃州。這些流民雖為秦國人,只要進入黃州就是康國的子民,有田地可耕種,生活有保障,日後定會為康國拿起兵器對抗秦國。”戴雲嚴肅地說著。
戴雲衝著譚麗施禮,說道:“譚小姐,戴某有一事相求,城外清風坡有大片未開肯的荒地,譚小姐可向刺史大人建言遷徙部分流民到清風坡開墾荒地自力更生,如此流民的安置問題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
譚麗點頭答應,“戴公子為流民請命,當真是負有青雲之志的大丈夫!奴家自會將公子的建言向家父講明。”
清雅笑著說:“接下來該譚小姐撫琴了!”
譚麗尷尬一笑,“奴家琴藝不精,就撫一曲《霓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