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進擊 (第1/3頁)
“少爺,今天共計招兵1600人,其中騎兵擴招60人,剩餘的我和張苟平分了。”
稍晚些時候,完成擴招的李大等人來和張定彙報工作。經歷了幾輪篩選,總算是達到了預定的招收目標。
“嗯,好好訓練。我最多給你們半個月的時間,就要你們出去幹仗。不求其他的,至少要能夠拉的出去,走的回來。”李大手指點了點桌子。
“要是實在不行,那就以戰養戰。戰爭是成長最快的方式,多經歷幾次,他們就知道怎麼做了,要是人員缺口大,咱們就及時擴兵,用人去填。”
“我就不信了,基數大了,還不能隊出一支強大的軍隊來。”張定現在說話可謂底氣十足,不缺錢,也不缺人,糧食更是把附近的閒置的地方全部種滿了。
不敢保證所有人都能夠吃上大白米飯,但是至少有的吃。更別說越南一年三熟,自己這塊地方也能實現一年三熟,當張定實現了穩定的治安外加充足的勞動力,還有漚肥之法,這產出就十分樂觀了。
之前還要依靠吃大戶才能勉強度日,現在也能勉強實現自給自足。而且現在勞動力還在不斷湧入,張定也在想著法子擴大種植面積,以後的產量肯定只有越來越多。
張定還養著那些傳說中的方士,這群人不僅要研究火藥,還要研究化肥,不可謂任務不重。
但是目前進展有限,也就能勉強造一點三腳跳,沒辦法,他們也不會,張定更是什麼都不會,只能慢慢來,這些原料還是靠著那些只認錢不認人的黑心商人搞過來的。
不過張定已經拜託老朋友大小衛兄弟幫忙帶一些外國的科學書過來了。
張定好歹受過正兒八經的教育,雖然具體的內容一個都不知道,但好歹什麼都知道一點。等有了書,讓他們翻譯一下,再讓他們自學,這不就行了,以後還要培養專門的人才。
不過張定不知道明朝其實也有很多大牛,比如宋應星(1587年—約1661年),字長庚,江西奉新(今江西宜春)人,中國明代科學家。
宋應星的科學成就主要是其在歷史上第一次全面、真實、系統地記述了明以前農業和手工業領域內的生產技術經驗,代表作《天工開物》。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牛人,不過大多都隸屬於朝廷。
比如徐光啟(1562年-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諡文定,上海人,萬曆進士,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
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祿。較早師從利瑪竇學習西方的天文、曆法、數學、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畢生致力於科學技術的研究,勤奮著述,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的積極推動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不過這個大牛已經沒了。
不過張定一個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什麼也不知道。
接下來的半個月無事發生,張定忙著公務的同時也沒忘了和家人增進感情。這幾個月和顏如玉兩個人蜜裡調油,幸福的都快冒泡了。
也許是張定頭昏腦脹時一杯溫度合適的茶,也許是張定頭疼時一雙給張定按摩的纖纖玉手,也許是欲說還休……
張定也沒忘了去請好醫生給大小陳看看身子,他們也差不多快生產了,雖然張定對她們沒什麼感情,但好歹都快給他生孩子了,該有的關照一點沒少,張夫人更是精心照看她們。
只有小丫鬟的嘴巴撅的越來越高,張定實在是沒有時間來關心她。
其餘人自然也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他們這裡有幾千軍隊坐鎮自然是固若金湯,老百姓們天天辛勤勞作,早出晚歸,但是肚子還是可以有東西填,每個人都吃飽不現實,但是他們已經很滿足了。
軍隊的訓練也是如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