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0章 這樣的技術也是能拿出來給人看的? (第1/3頁)

加入書籤

張院士皺起眉頭思考片刻後問道:

“吳總,不知您對此有多大的把握呢?”

吳昊沉思片刻後回答道:

“如果我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大家肯定會覺得難以置信,但我可以向各位保證,準確率至少能達到百分之八十!”

他微笑著補充道:

“請大家放心,我這項技術絕對比手搓晶片、用廢品拼湊光刻機以及技校製造核聚變裝置可靠得多!”

臺下的聽眾們聽後不禁鬨堂大笑,氣氛稍微輕鬆了一點。

此時,羅立偉也站起身來表示:

“此次成立研發小組,重點在於突破這兩項關鍵技術!”

他接著說:

“大家看過相關資料,自然明白我們攻克這兩個難題意味著什麼!”

這時就聽到劉院士開口說道:

“羅局長,您所說的這些我完全理解,但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吳昊同志提出的這兩個科研方向無一不需要鉅額的資金支援。

此外,對於基因方面,我不是專家,但我瞭解到人類對基因技術的探索始於 20世紀中葉。”

自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揭示了遺傳資訊的儲存方式這一偉大的科學成就後,全球眾多國家和科研中心紛紛投入其中。

然而,至今真正能夠應用的基因技術卻寥寥無幾。

另外,根據我的研究,生物電子義肢與神經介面技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僅僅是替換模擬神經所需的材料為例,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羅立偉雖然也是一位高材生,但當真正面對這些專業領域內的問題時,他還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吳昊見狀,開口說道:

“劉院士,您提到的這些問題的確是目前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不過,請放心,此次科研經費將完全由我們星辰科技承擔,確保各位專家無需為此分心。

另外,關於替代模擬神經的材料,我們星辰科技正全力以赴地進行攻關,並已取得一定成果。”

聽到這話,臺下那些對此有研究的院士和教授們不禁驚訝起來,紛紛開始議論。

畢竟,如此先進的材料竟然已經被研發出來,實在令人震驚。

事實上,說到這裡,事情已經大致清楚了。

於是,羅立偉接著說道:

“對於此事,我不會強求大家答應。只要有興趣參與的同志,就可以和星辰科技簽署研發協議!”

這時就聽到一個聲音傳來:

“吳總,我報名!”

吳昊聞聲看去,只見那位姓洪的教授站起身來,神色堅定地說道。

吳昊微笑著回應道:“謝謝洪教授的支援!”

他的話音剛落,便聽見許多人紛紛表態,表示願意參與到這兩個專案中來。

張煥明院士看著吳昊,語氣堅定地開口說道:“小吳同志,我會讓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參與到這件專案中的!”

聽到這位大佬終於表態,吳昊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長出了一口氣。

有了張煥明院士的支援,“靈愈血清”這個專案一定能夠取得圓滿的成果。

至於劉偉院士,始終沒有開口。吳昊暗自嘆息,看來自己的期望有些過高了。

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局,畢竟實驗室中的常溫超導材料已經基本宣告成功。

羅立偉吩咐工作人員將吳昊事先準備好的研發協議分發給在場的眾人。隨著眾人陸續簽署名字,意味著吳昊又一項重要的工作拉開帷幕。

接下來的兩天,吳昊一直在幾大研究所之間奔波,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