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0章 與對方的合作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朝廷的大臣們,對於如何還原行刺之事,多少還是有所顧忌的。

翻看皇帝《起居注》裡史官的春秋筆法,明顯暗示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宮鬥,最好的做法就是明哲保身,防止被人利用。

儘管事情的真相已不可能被查出,但大臣們可以等著'替罪羊'被推出後,全力'發洩'到此人身上。

他們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向皇帝表明立場,提醒其做事絕不可出格……

因此,南陵溫'描述'的事情經過,百官都已在內心接受其為事實。

加上王介甫的一再提示,大臣們討論的重點,都回歸到行刺行為本身,而不是再圍繞著曹皇后和張貴妃。

整個行刺案的過程確認後,找出責任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臣們都認為主要責任是在皇城司,而幾個宮門的指揮使也難辭其咎。

這時,諫議大夫唐介站了出來。

他先前不做聲,除了不想參與皇后和貴妃黨羽之間的博弈外,還想先觀察下皇帝的一舉一動。

今日,只要皇帝敢在發言裡偏袒於張貴妃,唐介便會藉機罵其昏聵,並準備直言:

“陛下,是不是廢完郭皇后,又準備再廢一個曹皇后!”

但皇帝似乎是怕火燒著自己,一上來就讓南陵溫變成'箭靶',自己乾脆一言不發。

而且,唐介也觀察到,宰執裡除了'直腸子'歐陽永叔外,其他人也都學起皇帝,一副沉默到底的模樣。

唐介明白,這面肯定已達成某些協議,他更是反感於如此重要的事,竟然不讓御史參與。

兩處不滿疊加一起後,唐介決定搞一票大的。

他已做好辭官准備,他要以謀逆大罪指控皇城司,把宮內的指揮使'殺'個遍。

(古代的諫官,都是官小、錢少、責任大,如此設計,也是讓當職者不要有所顧忌,可以隨時摞挑子)

唐介擺出一副就事論事的模樣,他說:

“內侍官楊懷敏直接負責那日皇城內防務的安排,發生這麼大一件謀逆的事,其死罪可以免嗎?放在過去誅其九族都是常例!”

南陵溫沒見過這麼狠的發言,他竊喜於楊懷敏們碰到硬骨頭了。

他知道皇帝不會下死手,因此決定先休息一下了,看下'貴妃一派'的反應。

鄧綰因為是樞密副使,多少能和皇城防務扯上一點關係,他站出為楊懷敏辯護:

“唐大人的提議於法可以,於情卻不敢認同,這的確是一起瀆職事件,但若因此大殺特殺,搞得侍衛們人人自危,反而真有可能引起真的譁變,這也是之前陛下所顧慮的!”

唐介假裝思考一陣,他回答:

“我理解鄧大人的意思,這樣殺下去,的確如會范仲淹文公所顧慮的一樣,讓人君手滑(養成殺人習慣)。

那就直接處理幾個負責人吧!若真一個人都不能殺,那麼軍官和宮女就枉死了!”

鄧綰陪著笑,他趕忙回應:

“也不能如此,這是在考慮後續的影響,內侍官和皇城護衛們,可都代表著官家和後宮的臉面,真殺了,天下人一定會在背後議論紛紛!我們絕不能置陛下於如此境地!”

兩人繼續給出理由來支援自己的觀點,很多官員們也加入,按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估計到第二天早朝前,也沒有人能說服對方。

南陵溫早已休息夠了,他見皇帝在暗示自己發言,便在群臣來回對話的間隙裡發聲。

南陵溫說:“大人們所講出的責任人,都漏了一個前勾當皇城司的張茂則,我認為他和楊懷敏應該負一樣的責任,所受的懲罰也一樣!”

南陵溫倒不是想幫楊懷敏們,只是他明白,這出戏只有對皇帝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