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六十六章 詔獄風雲(上) (第1/3頁)

加入書籤

錦衣衛所以被當時以及後世之人視作洪水猛獸,談虎色變,只因它內部的三處職能機構,即負責秘密監視偵查的密探,負責捉拿各種犯人,包括在朝官員,只要手拿駕帖便可繞過有司衙門隨意拿人的緹騎,以及負責拷問關押人犯的詔獄。

而最叫人所詬病的,是這三者間還形成了一條順理成章的“產業鏈”,只要密探們發現在朝官員有任何異樣,緹騎這邊便能發駕帖拿人,然後人被拿下後,就會交由詔獄方面審問。同時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是進了詔獄的人,十個裡面有九個半是不可能囫圇著出來了,非得照著他們的意思交代一切罪行不可。正因如此,錦衣衛便成了獨立於大明司法體系以及所有官場規則之外的存在,叫人深感戒懼。

在大明立國之初以及永樂朝期間,錦衣衛正是靠著這一手風光了好一陣子,那時的錦衣衛在京城——無論南京還是北京——那都是可以橫著走的存在。但這種無敵的狀態卻隨著另一大特務機構東廠的出現而被顛覆了。

錦衣衛所以有那麼大的權力,靠的自然是天子的信任,認為只要有他們看著,朝臣就不敢向自己隱瞞什麼事情,自己也能真正做到掌握一切。可錦衣衛畢竟屬於外臣,再得皇帝信任也比不了一直常伴其身側的那些內侍太監們,於是在永樂後期,隨著當時的錦衣衛都督紀綱漸漸不得信任,那些太監們就有了出頭之日,並迅速取代錦衣衛的監察作用,成立了更叫人聞風喪膽,連錦衣衛都在他們監控之下的東廠。

之後一百多年的歷史裡,東廠幾乎永遠都能壓錦衣衛一頭,除了極少數深得皇帝信任的錦衣衛頭目或許能成為異數——比如嘉靖朝的陸炳——之外,東廠一直就以錦衣衛的上司衙門自居。而往日威風凜凜的錦衣衛,在北京城裡也就淪落到只能仰他們鼻息,聽話跑腿的地步了。

而這一現象,到了如今的萬曆朝,隨著東廠提督馮保的權勢達到頂峰而顯得愈加明顯。身為錦衣衛都督的劉守有已徹底成為了馮保身前的一條聽話的走狗,馮公公說東他不敢往西,為了表現自己的忠誠與沒有野心,他甚至自動地將本就已所剩不多的錦衣衛的監察與緹騎權力全部解除,就連辦這些差事的人手,都被他給調去了做別的事情。

唯一得以儲存下來的,就只有詔獄這一塊了。這倒不是劉都督還敢有所保留,實在是因為錦衣衛怎麼說都是要向天子負責的機構,而每年裡,總有不少官員會被天子下旨關入詔獄問話,他總不能不照辦吧?而更多的時候,這詔獄之中關押的,也都是與馮公公做對的朝野之人,換句話說,錦衣衛的詔獄其實也早不在他們的控制之中,只是就從屬關係來說,這兒還是屬於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地盤,是歸錦衣衛鎮撫管轄的單位。

而現在,坐在錦衣衛鎮撫司鎮撫位置上的,是一個叫楊震的,膽子又特別大,還總喜歡與馮保馮公公為敵的人!

在處理了香山一案後,雖然這案子看似是刑部衙門所斷,但錦衣衛裡的明眼人卻都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眾人對這位新上任的楊鎮撫就更生出了敬佩之意,也更期待他接下來能有一番什麼樣的表現了。

而楊震也果然沒有叫他們失望。就在此案後不過一兩日,他就手伸到了以往任何一個鎮撫都不敢碰的詔獄上面了。雖然從律令規則上來說,詔獄確實歸屬於鎮撫的治下,但幾乎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管著詔獄的可是劉都督,以及他背後的東廠,你一個鎮撫要真敢插手那邊,不是找死嗎?

可楊震卻壓根不把這個潛規則當回事兒,這天一大早來到鎮撫司後,就派人給詔獄那邊打了招呼,說自己這個鎮撫將會過去視察一番。而後也只喝了杯茶,便在蔡鷹揚等幾名親信的陪同下來到了位於鎮撫司西北角落裡,佔地很是不小的地下牢房跟前。

所謂詔獄,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奉旨關押人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