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零三章 人選問題(下) (第1/3頁)

加入書籤

鍾裕此時站出來並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是經過仔細考慮的。之前所以沉默,是因為覺著譚綸這個兵部尚書比自己更合適,或者另有別的武官比自己這麼個言官更有把握平息叛亂。

但在冷眼看了好一陣,發現同殿為臣者都沒有去山西的意思後,他就再忍不住,當即站了出來。面對萬曆有些疑惑的詢問,鍾裕也不慌張,如實道:“臣乃是山西人,對那兒的環境極其熟悉。而且,臣少年時也曾想過披盔頂甲為國守邊,更因此讀過不少兵書。只是後來因為身體原因,才沒有走上從軍這條路,最終棄武從文,考中進士。

“臣這一生,都以未能於邊地報效朝廷為憾。今日既有這等機會,臣又身為山西籍官員,就斷沒有坐視的道理!”

這一席話鏗鏘有力,既表明了心跡也回答了皇帝的問題,直聽得萬曆精神便是一振。與此同時,其他那些同樣是山西出身的官員這時候卻神色略顯尷尬。人就是怕比,鍾裕這麼一說話,很容易就把他們給比了下去,顯得他們不夠忠君,更不為家鄉著想一般。

少年皇帝萬曆可沒有想得那麼深遠,聽完鍾裕的這番話後,便讚了個好字:“鍾卿能於此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確不愧是我大明的忠臣,朕心甚慰。你……”就在他準備就此敲定由鍾裕為欽差前往山西平定叛亂,查明兵變根由時,突然一眼瞥見了離自己並不太遠的張居正,便又改了口:“張師傅,你以為鍾卿可還能用嗎?”這就是如今萬曆的處境了,大事幾乎都要先徵詢張居正的意見。

其實張居正並不是太看好鍾裕來擔當此重任。因為他很清楚,山西那邊的水-很深,一般文臣去了根本壓不住那些地方豪強和軍中將領勢力。到時候平息叛亂或許不難,但想要就此開啟整頓軍隊的契機可就不容易了。

但轉念一想,張居正又覺得派鍾裕去總好過讓那些心不甘情不願的官員去山西。至少從他的言辭裡可以看出他是想去那兒做一番事業的。即便不能破開那裡的黑幕,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為今後整頓軍隊開個好頭。軍中弊端早已積重難返,可不是短短時日裡就能解決的。

有此考慮後,張居正便也和皇帝有了一樣的決定。只見他微一欠身道:“陛下,臣以為鍾裕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由他為首前往山西平亂必能成事。不過……”

見張居正難得地沒有反對自己的看法,萬曆心裡自然是大受鼓舞。但一聽他還有轉折,小皇帝的心就又一次提了起來:“張師傅還有什麼顧慮嗎?”

“臣以為只以鍾裕一個文臣前往山西終究有些不妥,那兒多是粗魯不文的武將,讓鍾御史與他們打交道卻難了些。所以若想成事,朝廷就必須派出一個能力出眾的武官輔佐於鍾御史,如此文武聯合,才能事半功倍。”張居正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確實比萬曆要老成得多。

萬曆一愣,面上便露出了羞赧之色來。自己確實太急切了些,事情沒有能考慮周全,這一點上自己確實離張師傅還太遠。但在羞意一去後,他心裡就是一動:“武官……他會是個合適的人選嗎?”

萬曆少年心性,一旦有了主意也不會藏著,便道:“張師傅提到還需要一個武官輔佐鍾卿,朕倒是想到了一個可用之人。”

“哦?卻不知陛下屬意的是哪位武官,他可在殿上嗎?”張居正一愣,自己都沒有想出合適人選,小皇帝竟想出了嗎?其實他本來是把主意都打到了譚綸身上,只是落了空,才一時沒能想出備選方案來。

萬曆這時的心情不覺有些緊張,在猶豫了一下後才道;“朕以為錦衣衛千戶楊震就是個合適的人選。他無論個人勇武還是頭腦,以及對朝廷的忠貞都無可挑剔。而且,他還是武官出身,足以和尋常將領交往而沒有隔閡。不知張師傅以為如何?”

“嗯?”張居正還沒有做出反應呢,站在萬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