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二十九章 故人再相會 (第1/3頁)

加入書籤

這一次的北地急報其影響顯然是極其嚴重的,這從今天的朝會里就能瞧出些端倪來。平常的早朝往往巳時左右便會結束,可這一場朝會,卻足足持續到了午時之後,直到將近未時,群臣方才一個個憂心忡忡地離開皇宮。

而就某些在殿外伺候的太監回憶,朝會時不斷有天子的質問聲從靜悄悄的大殿之內傳出來,顯然這回皇帝是真個急了眼了,而群臣卻總是沉默以對。另外,在朝會結束之後,天子都沒有用午膳,還把為他安排這一切的貼身內侍孫海給罵了個狗血淋頭,最終打翻了那些飯菜。

其實對這些訊息,楊震是不怎麼當回事的,聽了也就聽了。如今的萬曆雖然比幾年前要成熟穩重了許多,但終究還只是個年輕人,在沒有經歷過太多挫折的情況下,突然遭遇如此打擊,勢必會動怒,甚至是遷怒到身邊人的頭上。

楊震真正關心的,是朝臣們對此事的看法,可結果卻叫他非常的失望。雖然已有所預料,但他依然不曾料到,這滿朝的文武居然會如此一致地保持沉默,除了有幾個兵部官員提議從各地調兵支援之外,居然就沒人說要追究責任的,更別提趁著此事把邊軍中的種種弊端全部扒出來了。

這實在讓楊震很有些詫異了。大明的言官們膽子之大,敢說真話狠話的性子可是在歷史上都排得上號的。甚至有一度這些言官會以觸怒天子,遭受廷杖為榮為傲。照道理,在出了這等讓社稷不穩,讓百姓擔憂的事情時,這些言官們該是跳得最歡,可結果……卻是一片沉默!這也實在太不正常了!

楊震當然明白那些高居廟堂頂端的大佬們的想法,知道這時候必須以穩定為上,所以斷然不容許出現讓局面變得更復雜的變數。但照道理來說,事情也不至於會到如此地步,甚至連一個出來疾呼的人都沒有。

本來,若是呼聲不大,楊震是打算自己出手的。可現在的情況如此詭異,他倒不敢隨便動了,至少得有人先在前面開了路,他們錦衣衛才好動手。

只可惜,本來還算得用的張潤晟在經歷了去年的事情後便回鄉養病去了,直到今日都未曾歸來。其他人,他都沒有太大的把握。如此一來,楊震只有去找一個人了,一個曾經的故人,一個如今朝堂上地位已極高的高官。

作為在朝廷裡可與六部尚書和內閣輔臣分庭抗禮的高官,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宅邸門前相比起其他那些大人們來說可就要冷清得多了。

這倒不是說這個左都御史的權勢不如那幾位,而是因為人們很清楚,如今的總憲鍾裕鍾大人最是正直不阿,也最反感人行賄受賄,套近乎拉關係,並還因此親手參劾過幾個試圖賄賂自己的官員。如此一來,京城官員就再沒有登他鐘府大門的意思,其府門前自然也就門可羅雀了。

當楊震坐著馬車緩緩從鍾府門前經過,看著這一切時,心下不覺大為感慨。這讓他想起了幾年前,自己和鍾裕去山西時的種種,那時的他,也是那樣的剛直,最終還與家族決裂了。

不過出乎許多人預料的是,鍾裕在與龐大的鐘氏家族決裂之後,自己的仕途反而有了長足的進步,之後幾年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最終在去年坐上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這個最高位置,成為天下言官御史之首。

只是隨著鍾裕地位的提高,楊震與他之間的交流卻慢慢變少了,以至於這兩年都沒有再於私下會過面。雖然兩人之間並未發生過什麼齟齬,但雙方身份的對立卻如一道鴻溝般將兩人割裂開來。

言官御史向來被天下官員和讀書人視作良心和清流,作為這一行裡地位最高的官員,鍾裕自然就是清流中的清流了。而錦衣衛,則是一直為讀書人所鄙夷的存在,連濁流都算不上,而楊震又恰恰是錦衣衛的都督。

如此涇渭分明,身份懸殊的兩人,哪怕私交再好,為了避嫌也只能不作往來。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