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0章 深淵之上獨木橋,心驚膽戰攪人心 (第1/4頁)

加入書籤

朱至澍深知,一旦那沉甸甸的兵符離手,便如同斬斷了復仇之劍的鋒芒,將親人血海深仇的救贖之路,悄然封堵。於他而言,這兵權,不僅是權力的象徵,更是心中那不可磨滅的火焰,燃燒著對過往不公的憤怒與不甘。

他,朱至澍,一個將兵權視若生命的人,怎會輕易讓出這唯一的倚仗?那不僅僅是放棄權力,更是將復仇的希望埋葬於無盡的黑暗之中,這是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沉重代價。

然而,現實如冰冷的刀刃,懸於頸間。不交出兵權,等待他的將是叛國之名的重壓,一個足以讓他身敗名裂、遺臭萬年的汙點。這罪名,如同無形的枷鎖,無論他如何掙扎,似乎都無法逃脫其束縛。

朱由檢,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其心深似海,手段狠辣,朱至澍對此有著清醒的認知。此番動作,無疑是帝王為鞏固皇權,對藩王勢力的一次精準打擊,而他,不幸成為了那第一枚落下的棋子。

但朱至澍,豈是坐以待斃之人?他心中燃起了不屈的火焰,誓要扭轉乾坤,將命運的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他明白,唯有主動出擊,方能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鬥爭中,尋得一線生機,為親人復仇,更為自己正名。

於是,朱至澍開始籌劃,他的心中繪製著一幅幅精密的棋局,每一步都需深思熟慮,既要避免直接衝突以免落入陷阱,又要巧妙佈局,逐步削弱對手的力量,最終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贏得屬於自己的勝利。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決絕與智慧的光芒,誓要讓世人見證,一個被命運逼至絕境的藩王,如何以智取勝,改寫自己的命運篇章。

這決定於他而言,猶如懸於深淵之上的獨木橋,每一步都踏得心驚膽戰,權力之手的魔力,竟能如此輕易地攪動人心與命運的波瀾。

他心中並無叛逆之火,唯有為家族雪恥的熾熱渴望,燃燒著每一寸靈魂。崇禎皇帝的形象,在他眼中漸漸模糊,化為一尊空有龍袍加身,卻怯於擔當、只圖皇位安穩的泥塑偶人。

憶及張獻忠肆虐四川,那片曾繁華的土地淪為人間煉獄之時,朱由檢又在何方?是閉目塞聽,還是無能為力?他派出的使者,如同石沉大海,音訊全無,這不僅僅是訊息的杳無音訊,更是希望的悄然消逝。

每一樁悲劇,每一份失望,如同鋒利的刀刃,在朱至澍的心頭細細雕琢,直至痛徹心扉。他深知,將兵權拱手讓人,無異於將大明江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朱由檢,這位帝王,已無法成為他心中的依靠。

“孤誓要力挽狂瀾,不讓這大好河山,毀於無能之手。”朱至澍的目光穿越重重山巒,彷彿與開國太祖的英魂遙相呼應。太祖曾歷經風霜,以乞丐之身,鑄就了大明的輝煌基業;而今,自己雖也在逃難中嚐盡人間冷暖,卻也要效仿先祖,以不屈之志,拯救這風雨飄搖的天下。

在這一刻,他彷彿看見了自己與太祖之間,那條穿越時空的紐帶,緊緊相連,共同承載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責任。

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朱至澍心想,自己註定要走上太祖朱元璋的道路,以一己之力挽救即將崩潰的國家,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黎明百姓。最終,他將開創一片新天地,建立起一個與太祖時期相似的偉大王朝。想到這裡,朱至澍心中充滿了自信和決心。大明王朝並非無法改變,只是這個重任必須由他朱至澍來承擔。“讓駱養性先回去吧,我會親自進京覲見聖上。”朱至澍堅定地說。此刻時機尚未成熟,他需要先穩定住駱養性等人,至於其他人則完全不在他的眼中。這種自信源於他作為王爺的身份,更是流淌在他血液裡的傲然骨氣。然而,一旁的魏雲凡卻急忙勸道:“王爺,萬萬不可如此行事啊!”

夜幕低垂,朱至澍的言語中夾雜著愈發濃烈的怒意,如同暗夜中的狂風,肆虐而狂暴:“‘有何不可?’此言何其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