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1章 討伐新羅 (第1/2頁)

加入書籤

去年大夏帝國遣使前往朝鮮半島安撫新羅國,沒想到新羅國王金憲英竟然把使臣團隊給扣留下來。

後來大夏帝國擊敗渤海國,而後又是滅掉回紇汗國,徹底震懾住新羅國王金憲英,他才老老實實把使臣們放回來。

金憲英在天寶元年繼位為王,李隆基冊封他為新羅王、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持節充任寧海軍使。

算起來金憲英繼位已有十八年,他在位期間遵照唐朝制度展開改革,藉此強化中央集權,並且模仿中原王朝的九州制度建立九個州。

新羅九州分別為良州、尚州、康州、熊州、全州、武州、漢州、朔州、溟州,國都位於金城(現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

由於金憲英透過改革政策強化中央集權,所以遭到國內真骨貴族勢力的抵制,不得已恢復廢除已久的祿邑制,以確保真骨貴族相對獨立的經濟特權。

在外交方面金憲英奉行親唐政策,故而還沒向大夏朝廷稱臣納貢,單憑這個罪名便能出師有名進行討伐。

“翰林大學士,不妨說說你的意見!”

殷無咎內心是想攻打渤海國,但是他也覺得李萼和鄭相如兩人說得在理,故而想要聽聽鄭珣瑜有何見解。

鄭珣瑜思考片刻開口說道:“臣也認為應該優先削弱新羅國,東北夷狄只剩下新羅國尚未向我朝稱臣納貢,以此作為名義出兵討伐合情合理。”

“正如尚書令所言那樣,大夏想要完全吞併東北夷狄,那就只能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策略,逐步從渤海國和新羅國割下土地,待到兩國虛弱不堪的時候才能發起滅國之戰。”

其他宰相對此沒有表示反對,殷無咎決定抽調三萬禁軍配合幽州和遼州兩地邊軍共同行動,後勤補給主要交由海上運輸。

神武五年,六月初六。

殷無咎繼續開始御駕親征,他帶著三萬禁軍乘船順著大運河北上,途經幽州范陽郡徵召一萬精兵,隨後船隊直抵鴨綠江的泊汋城。

泊汋城屬於玄菟郡的縣城之一,這裡乃是交通要道之處,更是進攻新羅國的後勤基地。

玄菟太守李棲筠率領一萬夏軍在此等候多時。

“參見陛下!”

李棲筠親率眾將朝著殷無咎抱拳行禮。

殷無咎微微點頭示意免禮,他對著李棲筠噓寒問暖說道:“愛卿真是辛苦啦,若非有你們這些猛將鎮守東北邊境,朕與廟堂諸公只怕都要寢食難安啊!”

“微臣惶恐!”

李棲筠頓時感到受寵若驚,他確實沒想到殷無咎如此重視他們這幫降將。

“此番朕調集禁軍、幽州軍、遼州軍共計五萬大軍,可不是想要簡單討伐新羅國,而是準備奪取新羅國的漢州。”

殷無咎直接把作戰意圖說了出來。

昔日大唐帝國聯合新羅滅亡百濟與高句麗之後,在百濟故地設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麗故地設立安東都護府,並以新羅其地為雞林州都督府。

大唐帝國意圖在高句麗和百濟故地實行羈縻統治,新羅則是想要爭奪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由其直接統治,故而兩國爆發戰爭。

這場戰爭耗時長達七年時間,大唐帝國迫於與吐蕃作戰的壓力而放棄熊津都督府,新羅完全得到百濟故地。

開元年間兩國以浿水(大同江)為界,江南土地盡數劃歸新羅,就連江北的平壤城都被佔為己有。

現在殷無咎準備先奪回平壤城,掃除江北所有新羅勢力,再讓這塊地盤重新迴歸樂浪郡。

殷無咎帶著眾將在城內召開作戰會議。

“你們誰敢帶兵奔襲平壤城?”

殷無咎率先開口問道。

“末將願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