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1章 科舉鄉試 (第1/2頁)

加入書籤

神武四年,八月初一。

全國各地州府郡縣正式開始舉行鄉試,這就代表著寒門庶族即將崛起。

冀州,清河郡。

大量參加科舉選拔的人紛紛來到冀州清河郡進行趕考,各地州府皆有禮部官員作為考官負責監督,嚴令禁止考生們徇私作弊。

除此之外,朝廷規定凡是舉報作弊考生皆有獎賞,希望藉此防止有人徇私舞弊。

冀州牧王縉出身河東王氏,自幼好學,進士及第,授官侍御史,在安祿山起兵造反以後,他調任太原府少尹,跟隨李光弼鎮守太原。

後來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帶著朝廷大軍離開太原,王縉又不曉得李亨跑去靈武登基,在太原王氏開城獻降之後,他也跟著投降殷無咎,最後一路上升到冀州牧。

王縉擔任冀州牧期間治理有方,若無意外將來他也會入朝拜相。

此番朝廷派遣崔渙為“權知貢舉”前來冀州主持科考,與之同行還有上百名禮部官員。

崔渙曾經還是大唐宰相,他的女兒崔秀寧嫁給齊國公李茂,他在雍縣之戰以後也跟著投降大夏朝廷,這波屬於兩邊下注。

由於崔渙投降時間實在太晚,所以他沒有得到任何官職,直到今年七月在王懷忠的舉薦之下,他才成為冀州地區的權知貢舉。

冀州牧王縉同樣委任權知貢舉,他們兩人就是冀州地區的科舉主考官,另外上百名禮部官員為副考官。

“見過冀州牧!”

崔渙很快帶人來到府衙,他率先朝著王縉拱手行禮。

王縉擺了擺手微笑道:“不必多禮,你我都是冀州地區的科舉考官,還望此次能夠合作愉快。”

“吾等自當以冀州牧馬首是瞻。”

崔渙同樣表現出善意,兩人坐在一起聊起天來。

冀州和揚州兩地報名參加科舉考試人數最多,其中冀州就有七萬多人,另外揚州亦有六萬多人,這兩個地方考生數量加起來就有十四萬人,差不多佔比總體人數的五成。

由於冀州和揚州兩地的考生人數實在太多,所以朝廷不得不派遣更多禮部官員下來幫忙主持科舉考試。

考場外面人山人海,考生們都在考場門口排隊,挨個給衙役搜身和檢查考試用具,防止作弊。

考生們需要按著考號找到自己的考舍,隨後靜候開考提示聲響起。

所有考生完全就是一副整裝待發衝向戰場的樣子,在考官們發完卷子後,正式敲響考試鐘聲,允許考生開始答題。

大夏朝廷的鄉試科考只有一場,考生們必須在四個時辰之內完成答題。

隨著四個時辰過去之後,考官敲響收卷的鐘聲,考生停筆,考官們正式開始收卷,一大堆考生倒在地上失魂落魄。

考生們實在沒想到科舉鄉試竟會如此之難,難怪透過考核就能成為舉人進京參加會試。

上百名考官日夜不停閱卷審題,十五天後正式放榜公佈。

轉眼便到鄉試看榜的這一天,考生們的氣氛十分壓抑,一行人心情複雜,卻又早早前往,想要更早的知曉結果,卻又不想要知道結果。

要是順利透過鄉試,說不定還能考上進士成為真正的人上人。

如果科舉鄉試沒過,這就相當於糟蹋家人親朋的期待,三年努力一朝白費,落差太大讓人難以接受。

放榜之日,考生們的壓抑氣氛將會呈現兩極分化,此刻有多麼壓抑,中榜之人就會有多麼欣喜。

沒有中榜之人也將更加壓抑,就算自尋死路也是常有的事情。

冀州地區的鄉試榜單很快張貼出來,上萬人擠在一起引頸而望,他們一刻也不敢放鬆。

此次冀州地區的科舉鄉試透過考核者只有一千六百人,殘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